第679章

  怀揣着对建筑艺术的极致追求与商业布局的长远考量,他不惜重金,遍访全球,最终诚挚邀请到业界声名赫赫的顶尖设计师。

  在漫长的筹备与雕琢过程中,他们日夜研讨,对建筑的每一处线条、每一个空间结构,乃至每一扇窗的朝向、每一块砖石的质感,都进行了精雕细琢,一心要打造出一座独一无二、极具开创性的地标建筑。

  历经无数个日夜的紧张施工,大厦终于傲然矗立。其外观气势恢宏,流畅的线条宛如灵动的乐章,在日光的轻抚下,玻璃幕墙折射出迷人的光芒,尽显现代建筑的独特魅力与科技质感。

  走进内部,更是别有洞天,高速电梯平稳且迅捷,眨眼间便能抵达任意楼层。

  智能化的办公系统一应俱全,从智能门禁到自动化的办公设备,为入驻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体验。

  他经过深思熟虑,将这座凝聚无数心血的大厦租给了实力强劲、具有深厚中资背景的中艺公司。

  在他看来,这无疑是一次双赢之举,既能让大厦物尽其用,发挥最大价值,又能助力中艺公司拓展业务版图。

  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正常的商业合作,竟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英美当局的强烈关注与极度不满。

  随后,一系列超乎常理的诡异事件接踵而至。

  清晨,当租户们像往常一样来到办公室,准备开启一天的工作时,却惊异地发现,办公桌上的电话如同失灵一般,听筒里只剩下死寂的忙音。

  无论怎样反复拨打,号码拨了一遍又一遍,尝试了各种方法,甚至更换多部电话,却始终无法接通外界的任何号码,仿佛整座大厦瞬间被隔绝在了一个无声的世界里。

  维修人员多次带着专业设备,一丝不苟地对电话系统进行全面检查,从线路铺设到交换机设置,从室内分机到室外基站,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出问题的角落。

  可无论他们如何细致排查,问题就像故意捉迷藏一样,始终不见踪迹。

  这一状况犹如一记沉重的闷棍,重重地打在了星光行的出租业务上。

  许多潜在的租户,原本满心欢喜地考察星光行,可一旦听闻电话问题迟迟未能解决,担忧办公通讯受影响,便纷纷如同惊弓之鸟,望而却步。

  星光行向来凭借绝佳的地理位置,周边交通枢纽环绕,商业氛围浓厚,加之建筑品质过硬,外观气派、内部空间布局合理,在写字楼市场备受瞩目。

  但如今,电话问题如同一朵挥之不去的乌云,持续笼罩,致使各个楼层难以顺利出租,陷入了进退两难、尴尬万分的经营困境。

  就在这个星光行陷入僵局的关键时刻,置地公司凭借其在商业领域的敏锐洞察力,精准地捕捉到了这一商机。

  他们迅速行动,主动找到了霍英冬,郑重地提出以3750万港币的价格收购星光行。

  乍一看,相较于星光行高达3000万的总投资,这一报价似乎相当诱人。

  毕竟,从账面上算,霍英冬能在这笔投资中稳稳赚取750万港币的利润,这对于任何一个投资者而言,都是一笔看似不错的收益。

  然而,当深入剖析当时的房地产市场行情,将星光行的地段、建筑规格、潜在商业价值等综合因素纳入考量,与同期类似地段、同等规模商业地产的市场成交价进行详细比对后,便会惊觉,置地公司给出的这一收购价格,实则远低于星光行应有的市场价值,远远未能充分体现其真正的商业潜力。

  面对置地公司抛出的收购提议,霍英冬独自伫立在办公室窗前,凝望着窗外那座倾注了他无数心血的星光行大厦,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自投身于星光行项目以来,他日夜操劳,投入了难以计数的时间与精力,大笔资金也如流水般源源不断地注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