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1章 郑军北来探寻下落(第2页)
“定西侯,你素来多谋善断,你明知道本帅一定会率军来援,为何你还是带着鲁王南下了?为何就不能等下我呢?”
言下之意是“难道我还不如国姓爷”?
大明定西侯看着眼前这位英气逼人的蓼国公,心中感慨万千,只能开口说道:
“某生平一向自负,到头来却沦为笑话,无数的事实证明,我张名振的眼光极差,看问题处理事情总是事与愿违,难道不是我的问题吗?
某怎么也想不到昔日淮安城一别,再相遇已然十数年矣,昔日救命之恩未报,如今救国之清又增,实在令某无地自容。
可是我张名振自问一颗公心,绝无以权谋私之念。”
张名振说完,突然把自己的外衣脱掉,当着众人之面袒露后背,张鹿安定睛一看,但见张名振的后背刻着四个大字“赤心报国”,左臂上刻着“生为明臣”,右臂上刻着“死为明鬼”。
张鹿安再也不敢有丝毫的埋怨之意,张名振不愧为民族英雄,在原本的历史当中,他也确实做到了自己“赤心报国”的誓言。
张鹿安扪心自问,如果自己是站在张名振的位置之上,绝对做不到他那样无私。
张鹿安于是主动上前帮助张名振穿好衣服,口中不断安慰着,其实按照张鹿安的认知,张名振的嫡系部队石浦军的军纪实在不咋的,无法做到取信于百姓,这才是他的败亡之速的首要原因,他的继承者张煌言吸取教训,才能一度取得辉煌的战果。
带着这种想法,张鹿安再度看了一下陈六御背后的一位儒士,这是一位身材中等、面容清瘦但是眼神坚毅的儒士装扮的人。
顺着张鹿安的眼光望去,张名振连忙介绍道:
“这是某的臂助、前兵部侍郎张煌言,字玄着,就是对面宁波府鄞县人。”
张鹿安连忙上前见礼,双方叙齿,张煌言还比张鹿安大两岁,张鹿安不敢托大以兄称之,张煌言连忙谦虚地说道:
“不敢当,不敢当,蓼国公虽然年轻两岁,但是已经统帅千军万马,更是为我大明收复辽东之地,功莫大焉。可是小可面对着近在咫尺的父老乡亲,却只能望洋兴叹。还望蓼国公能够带领我等击败满清,尽快还我大明的朗朗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