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源中生 作品

第980章 向好的永历六年(第2页)

按照孙可望的设想,他安排麾下大将冯双礼和张化龙听令于李定国,负责阻挡清军南下和监视李定国的双重任务。

初步来看的话,李定国所部应该算是“偏师”,孙可望亲自率领的二十万大西军精锐才是真正的“主力”。

只是孙可望的军事指挥才能远远逊色于李定国,他亲自率领大西军与清军大战十五场,全部以完败而告终,不得不向后退向了贵州思州府。

当然也不能说孙可望所部是一无是处,最起码他们的连续失败,起到了麻痹清军的作用,骄傲情绪逐渐在北来的清军中蔓延,大家纷纷叫嚣尽快南下攻下桂林。

这种情绪也深深地感染了尼堪,他决定不待后续的绿营大军到齐,留下一半的汉军旗和部分绿营驻守,自己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南下,直扑桂林方向。

原本驻扎在衡州城的李定国派出了大量的斥候探查清军的动向,根据各方的反馈情况,李定国敏锐地发现了清军的弱点:

前队与后队严重脱节,且清军中将士骄傲自满情绪浓厚。

李定国决定利用清军的这个特点,诱敌深入,对这十万清军进行围歼。

为此,李定国传令给冯双礼和张化龙二将,让他们率领本部的两万人马,即刻从武冈出发,在清军通过衡山雷家埠一带后,攻占衡山城,封锁清军的退路。

李定国则是率领麾下五万人马,在衡山到衡州城之间,设置了三道埋伏圈,分别以部将贺九仪、窦名望和马宝三将各带一万人马进行埋伏(注:马宝在李成栋死后一直在粤北坚持抗战,待李定国到来后,率部投靠李定国)。

清军主将尼堪带着两万名骑兵先行,与后面的步兵队伍越来越脱离,西将贺九仪看到清军骑兵过完后立刻发起了进攻,截断了清军骑兵和步兵之间的联络。

此时的清军主将尼堪已经明白过来,自己中了敌人的计策,他的副将贝子屯齐也建议向后退兵整军再战。

但是或许是内心中的骄傲和肩膀上的责任使然,尼堪虽然派人向后调兵,自己却还是义无反顾地向前突进,接连击败了窦名望和马宝两部人马,李定国不得带着心腹将领高文贵提前出马,率领两万大军急攻尼堪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