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8章 大战之后匹马还
明蓼军主将张华意识到不能再如此进攻下去,哪怕是俘虏兵,那也是重要的劳动力,不能轻易损失掉,便下令炮兵加强轰炸频率,不管是白天还是夜间,分为不同时段,没有丝毫规律可言,对饮马关城内进行轰炸。
目的就是利用火炮发出的巨大炮声,尽可能扰乱城内的敌人休息。
明军的这种打法一开始确实给小城带来了巨大的困扰,但是如此巨大的火炮消耗,给明军的后勤运输带来一定的困扰。
尤其是梅雨季节的来临,更加加重了运输难度,张鹿安被迫将大部分人马撤回铁岭城,减少路途遥远带来的供给困难,开始了“轮战”模式。
张鹿安本人则是驻扎在残破的叶赫城中,一面组织人力修缮叶赫城,一面组织民工对道路进行施工建设。
张鹿安还让应廷吉留在叶赫城,主持招徕商旅将附近平原地带的树木进行砍伐,做成板材或者木炭,然后顺河而下,供应辽宁各地;
同时组织部分劳动力向北开荒种地,宣布开荒成功后,土地归自己耕种五十年,前五年免赋税。
张鹿安的这种政策极大地提高了喜爱农耕的老百姓的热情,抱着对土地的强烈渴望,数以千计的百姓开始主动向官府提出移民北地。
张鹿安对于这种情况是非常欣喜的,他也非常清楚,只有完全消灭了沙俄匪军,保障整个白山黑水间的安全和稳定,才能真正吸引到更多的开荒者的到来。
张鹿安于是下令张华所部加大对饮马关的打击力度,限十日内攻破饮马关。
张鹿安的严令刚刚送出,张华关于沙俄匪军的报告便很快呈送到张鹿安的眼前,张华在报告中述说了沙俄匪军的优势之所在:
他们身体强壮、战斗经验丰富,射击极准,人数虽然很少,但是个个身穿精钢板甲,刀枪不入,唯有身后和脖颈处才是他们唯一的弱点,只是还未等明蓼军士兵靠近,便有铳弹射来……
而且敌军的火枪无需点燃,哪怕下雨也能够准确击发,敌利用这种优势,往往趁夜色对我发动袭击,我方火铳和弓箭被雨淋湿,往往只能选择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