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4章 重建科举活跃经济
中汉国在确定好了基本的政治和军事制度以后,规定了兵役制度,走义务兵和志愿兵相结合的道路方式。
义务兵指的是凡是家庭名下有土地田亩的人,家中所有男丁年满十六岁,若是没能考上大学堂者(注:教育制度体系为乡小学、县中学、府大学、省太学、中央国子监),则必须参军服役,义务兵役期为五年,期间没有军饷,服役期满后,可以选择留下成为志愿兵领取军饷,也可以选择退役,退役后则会优先分配地方基层职务。
胆敢自残、买卖人役、装病、中途退缩者,一律没收名下土地并严惩不贷。
对于那些无田的男丁,虽然不强制当兵,但是也要固定期限服劳役,除非考试高中,否则难以进入政府部门工作。
说到考试高中问题,中汉国皇帝张鹿安宣布在境内改革科举制度,按照张鹿安的设想,未来的主要官员将会全部从国子监中通过严格考试的方式来挑选。
国子监将会成为基层官员的培训基地,但是进入国子监的要求将会大大提高,那就是监生必须要通过乡小学五年、县中学四年、府大学三年、省太学两年的学习,顺利毕业之后才能通过每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进入国子监,不得再有荫封和花钱购买的情况发生。
为了避免读死书、钻漏洞的情况发生,还特别规定,若是太学生连续三届都没有考入国子监,则失去继续考试的资格,只要从省太学毕业,可以充当地方教员。
只是教育系统的建立和完善至少需要十四年的时间,在此之前,张鹿安将会在境内召开五届恩科,凡是年龄已过小学年纪的,都可以直接来到南京参加科举考试,对于考试通过者则是酌情授官。
考试的内容不再是科举八股文,而是以时论为主,兼顾算学、文字、科学等综合方面的考量。
为了不使读书人无所适从,张鹿安责成张可仕、刘若愚领衔,率领大儒吴伟业、黄宗羲、金堡、王家琦、侯恪、周逯、吴森等学者主持编写从小学、中学、大学的教材,将原本的儒家经典进行传承的同时,增加了明算、中医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