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活到老学到老(下)
实验室里,超声波清洗机正剥离某个青铜舵轮上的海洋沉积物。
小七隔着防护玻璃记录编号,突然发现舵轮轴心藏着微型胶卷。
显影后的画面让她呼吸停滞——1903年埃里克与少女在灯塔前的合影,背景里未完工的机械装置,正是如今沉在海底的舞台装置。
“所以他是故意让装置沉没的。”罗杰指着胶卷边缘的注释,褪色的钢笔字写着“声音需要深海压强才能完美共振”。
窗外传来货轮悠长的汽笛,与实验室播放的《魔笛》录音产生奇妙的和鸣。
哥德堡大学海洋声学实验室的白噪音背景里,小七套着过大的防静电鞋套,看研究员将青铜舵轮放入消声水槽。
当40赫兹的声波穿透水体时,显示屏上的频率曲线突然出现规律脉冲。
“是机械结构自带的共振腔!”罗杰指着波峰间距,“和《魔笛》里夜后咏叹调的最高音讯率完全一致。”
三天后,小七攥着特许通行证钻进深海摹拟舱。
加压到15个大气压时,耳机里传来修复后的1903年录音——erikL?fgren亲自演唱的莫诺斯塔托斯咏叹调。
低频震动让她的肋骨发麻,直到某个临界点,百年胶木唱片特有的爆豆杂音突然消失,男中音变得异常清晰通透。
“果然需要深海环境才能启用最佳音效。”专案组长敲着钢化玻璃,小七发现他胸牌挂绳的编织纹路,与埃里克工具箱里的麻绳如出一辙。
实验室角落,穿复古西装的老者正在检查声波图谱,他转身时露出的怀表链,让罗杰瞳孔骤缩——那枚船舵挂坠内侧,分明刻着“e.L.1905”。
周末的瓦萨博物馆咖啡厅,小七把松饼掰成声波图谱形状:“所以埃里克家族四代人都在完善这个声学系统?”罗杰的咖啡勺在桌面画出厄勒海峡轮廓:“更准确地说,他们用戏剧道具掩盖着海洋研究——eL机械公司表面生产舞台升降机,实际在为瑞典海军测试水下监听装置。”
档案馆新解密的1953年信件证实了这个猜测。泛黄信纸上,埃里克的孙子提到冷战中在波罗的海铺设的声呐阵列,部分原型设计参考了祖父的《魔笛》共振装置。小七用紫外线灯扫描信纸边缘,显影出用柠檬汁写的俄语单词,意思是“海妖“。
阴雨绵绵的赫尔辛格码头,两人拜访eL机械公司现任Ceo。办公楼大厅的青铜舵轮雕塑缓缓旋转,投射的光斑在地面拼出斯德哥尔摩群岛地图。总裁助理递来的宣传册里,某张潜艇内部照片的消音瓦纹路,竟与小七项链的船舵纹样完全匹配。
“要不要去看真正的声呐实验室?”穿三件套西装的总裁突然现身,他抚摸着楼梯扶手的船舵雕花,“曾祖父相信最美的科学都该藏在艺术里。”
穿过需要虹膜识别的防爆门后,小七的帆布鞋踩上消音地板,看见透明水舱里悬浮着改良版《魔笛》共振器,银灰色外壳印着北约海洋监测组织的徽标。
返程渡轮上,小七将薄荷糖分给做声学测绘的科考队员。当夕阳把声呐显示屏染成琥珀色时,她突然发现某条海底峡谷的轮廓,与1902年海报背面的刻痕惊人相似。罗杰调出家族企业捐赠的档案馆3d扫描图,叠加图层后,百年间不同媒介记录的座标全部指向同一片海域。
深夜的实验室依然亮着灯,超声波清洗机吐出最后一件打捞物——嵌在珊瑚中的黄铜哨片。
音乐史教授激动地辨认出这是单簧管的关键部件:“《魔笛》首演时使用的就是这种哨片!”
小七用放大镜观察腐蚀痕迹,发现金属接缝处藏着微型编号,与哥德堡歌剧院库存清单上的某件遗失乐器完全吻合。
.......
哥德堡美术馆的晨雾还未散尽,罗杰把租来的电动滑板车锁在铸铁路灯旁。小七踮脚整理被海风吹乱的刘海,门票二维码在手机萤幕泛着微光:“官网上说今天有北欧当代玻璃艺术展。”
穿过新古典主义柱廊时,小七的帆布包蹭到大理石墙面的铜牌,发出细微的叮铃声。罗杰突然拽住她手腕:“看地面!”晨光透过彩绘玻璃窗,在磨石子地砖投射出淡绿色的光斑,恰好组成美术馆180周年庆的徽章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