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他们就是一些见不得光的跳蚤!是的,跳蚤罢了!(求订阅)(第3页)
“这些单位的机器人可以让咱们的生产力至少提高了六十倍!虽然山猫星系的部分资源比较稀缺,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纳米机器集群的生产能力,但已经足够我们未来百年内的战争资源消耗了!”
上一次的胜利,以及缴获的大量星盟技术和资源,让人类高层更加坚定了继续执行批量化生产建造模式的决心。
实践证明,纳米技术批量生产的战舰,虽然在单舰性能上可能不如星盟的精锐战舰,但在数量和生产速度上,却拥有着巨大的优势。
人类需要付出几艘纳米战舰的代价才能摧毁一艘星盟的五类战舰。
但是星际战争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不是单纯的战舰数量对比,而是综合实力的较量,是战略和战术的博弈,更是后勤和生产能力的竞争。
星盟的战舰建造速度并不快,根据从纳鲁舰队那里审讯得来的资料显示,除了工程师种族和古如努尔文明等少数几个擅长科技的种族,星盟的大部分文明,仍然主要依靠传统的3d增材和打印技术进行战舰建造。
这种建造方式在人类看来,早就已经被淘汰,降级成为民用级别的技术了。
人类现在更加喜欢使用复合生产技术,将各类材料融合,结合3d打印、纳米合成,甚至直接采用重力压缩的方式,直接生成各种高性能的合金材料。
相比于传统的生产方式,新的复合生产技术不仅变化灵活,可以根据需要快速调整生产线,而且制作出来的产品更加高效、更加迅速、性能也更加优异。
这绝对是快速暴兵的不二法门,是应对星际战争这种大规模消耗战的最佳选择。
只要星盟与巴奥傀儡的战争一直不停歇,人类的暴兵速度就会永不停歇。
庞元令甚至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的战舰数量将会如同潮水般涌现,最终形成一股无法阻挡的钢铁洪流,直接横推星盟的老巢,彻底颠覆星际格局。
当然了,这仅仅只是一个美好的幻想罢了。
根据从纳鲁那里审讯得来的资料,星盟内部文明的生产速度被刻意压缩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
星盟高层有意控制战争的规模和节奏,避免过度消耗资源,维持星盟的长期统治。
若星盟面临生死危机的时候,他们隐藏在星盟核心区域和各大时空虫洞深处的自动化生产线,将会被彻底激活,,爆发出惊人的生产力,快速制造出海量的战舰和战争物资,达到快速淹没敌人的战略目的。
所以,人类未来最现实的目标,是将活动范围控制在山猫星系附近,并且尽一切可能摧毁敌人的先锋力量,削弱星盟的战争潜力。
对于现在的人类而言,能够做到这些,就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巨大的胜利了。
人类更多的精力,依然是放在战略运作上,争取在星盟内部点燃反叛的火焰,挑起星盟内部文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让星盟陷入内乱,自顾不暇。
这才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佳策略。和星盟正面硬碰硬,进行大规模的舰队决战,就算再给人类发展一百年,庞元令也不会选择那么操作。
人类可不是那种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傻大个,不会傻乎乎地想着和星盟拼命。他们要用智慧和策略,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
简单的庆祝仪式很快结束,接下来便是更加繁忙的建造和各类战略部署工作。这一次支援舰队带来的,不仅仅是更多的纳米机器集群,还有大量的纳米自动生产线和各种类型的工业生产线。
这些生产线一旦部署到位,人类在山猫星系的建造速度和生产能力,将会得到质的飞跃,直接提升六十多倍。
几乎是以每个月两艘纳米战舰的恐怖速度,人类的舰队规模正在迅速扩充着。纳米技术批量生产的战舰,并不追求极致的性能和精细的工艺,只需要能够给对方多来几发能量炮弹,多消耗对方的攻击火力即可。
在庞元令看来,主炮威力强大,数量多,就是王道,数量才能弥补质量上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