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4章 就藩(第2页)

得到兄长的支持,李泰顿时喜出望外,心里最后一点忐忑也消失了:“谢谢大兄!”

李泰得到李承乾的支持,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然而,李承乾接下来的话却让他稍稍冷静下来。

李承乾在黑暗中摇了摇头,语气带着兄长的沉稳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无须谢我。青雀,我这一关你好过,但你想过如何说服王叔吗?若是王叔肯为你说话,在阿耶和母亲面前替你陈情,这件事,才算成了大半。”

“若只有我去与阿耶和母亲说起,怕不是要被阿耶打板子了。”

“好,我知道了,我一定会争取到王叔为我说话的。”李泰兴奋的说着。

这时,一旁安静听着的李恪也忍不住开口,语气带着些许试探和茫然:“既然青雀有此志向……那我……”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李承乾打断了。

“你老老实实的待在长安,等以后长大了再去封地不迟。”李承乾说道。

“唉?”李恪愣住了:“明明我比青雀要大的。”

“不一样。”李承乾说道:“青雀去扬州,顶多一到两年,我一定会将他调回长安,一直待到冠礼结束,是去是留,全凭他心意。”

“可是将来再加一个你,我捞起来就有些费劲了。”李承乾说道:“捞一个还行,捞两个,怕是捞不动,所以你还是先留在长安,多待几年吧,或许,你母妃也是如此想的。”

这事儿,李恪一个人决定不来。

捞李泰可比捞李恪容易一点。

说起来,朝中有些老东西,对阿恪的血脉,还是比较忌惮的。

毕竟,前隋遗臣,不在少数。

杨妃前隋公主的身份,始终是有那么一点微妙。

在朝中那些老臣,尤其是那些对前隋旧事格外敏感的老臣眼中,“捞”一个醉心农事、体胖心宽的李泰回京,和“捞”一个身上流着前隋和大唐两大皇室血脉、文武兼备的李恪回京,这是两码事了。

李恪沉默了许久,才轻轻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些许难以掩饰的惋惜:“那……我去治理封地、施展抱负的起步,岂不是要比青雀晚上许多了?”

李泰见状,嘿嘿一笑,试图活跃一下有些沉闷的气氛,用他特有的、带着点小狡猾的语气说道:“三兄,这有什么!等到时候你真要去封地之前,让大兄想办法,多给你带点财货人手!狠狠补偿你一下!”

“你看王叔这庄子,哪儿哪儿不花钱?王叔自己也说了,要不是当初砸钱砸得狠,庄子哪能发展这么快?你觉得起步晚了,那就用钱砸!用人和资源来弥补嘛!”

“再说了,”李泰凑近了些,语气变得认真起来:“你对种地又不像我这么感兴趣。你将来肯定有你自己想做的事。我这是为了我的兴趣奔赴南方,你将来是为了你的抱负去往封地,咱们不一样。”

“你觉得落下了,那也是钱能够弥补的嘛。”

“你对种地又不怎么感兴趣。”

“我这是为了兴趣奔赴。”

......

兄弟三人又在黑暗中低声聊了许久,聊南方可能遇到的情况,聊该如何治理封地才能更好地推广农事……直到夜深,才渐渐沉入梦乡。

次日一早,兄弟仨难得的没有早起,而是在床上多睡了一会儿,身边伺候的人见状,只是禀明了情况,并没有叫他们起来。

李复听过后,心中也有几分疑惑。

哟,这仨小家伙赖床了,新鲜哦。

昨晚上这是干啥了?

“让他们睡吧,这又不是在宫中,本来到庄子上避暑就是为了放松身心的。”

要是连觉都睡不好,谈什么放松。

“让厨房那边把早饭留着,什么时候起了,收拾利索了,再用早饭。”李复叮嘱着:“不要去打扰他们。”

“是。”仆从应声。

李韶抱着狸奴走进厅中,将狸奴放在高脚凳上,又放下了围挡,护着他不让他从凳子上掉下来。

“怎么,他们仨不来吃饭?”李韶好奇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