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三国》的影响(二)(第2页)
只要一小部分的《三国演义》流入可怎么行?不过他们也只能从其它渠道获得,而那些没有渠道的人也只能看看杂志上面的内容。
像什么《为什么是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刘备究竟是真仁德还是假仁假义?》、《清平之忠臣、乱世之奸雄,带你走进曹丞相的一生!》等等等等……
可以说对他们而言这很有意思的,但也让人对于《三国演义》更加饥渴难耐,不过也只能等着书全面进入自己国家。
当然,对于这些杂志社、报纸,甚至于其他作者来说,《三国演义》的出现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
一个个疯狂的赶稿就为了能蹭上《三国演义》现在的热度,他们对于《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逐帧分析,各种战役都拎出来解读,尤其是改变诸葛丞相的上方谷之战。
几乎只要是个杂志都会分析一通,各种说法也都众说纷纭,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天命说”与“地形说”。
再者就是各大作者发力,正如八重堂主编所说的那样,现在的轻小说围着《三国演义》写根本不愁没人看。
什么《重生刘禅:开局放权姜维》、《与卧龙诸葛同窗那些年》、《魏武遗风》、《开局之赤壁之战前夕,我是小兵》……
除此之外,最受欢迎的就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志。
原因无它,主要是人物刻画的太好了,几乎每一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也就造成了在大家心中都有一个视为偶像的人。
这个人或是诸葛丞相、或是刘关张;又或是曹操、荀彧,乃至张角都有人喜欢……
但孙权的名声毫无疑问是最不受喜的,而绝大多数人对他的评价都只有一句——“要是他只活前半生就好了”。
当然,《三国演义》在文学界中的影响自然不用说,那些作家心中也是麻木的,毕竟苏均在出《三国演义》之前的作品都已经让他们看不见背影,更别说《三国演义》还出来了。
所以……几乎整个提瓦特文学界都在为苏均的这本《三国演义》喊破嗓子,原来文学也可以写出历史的感觉,更有甚者已经发挥脑袋想要写三国之前大汉的故事,要是苏均知道恐怕也只会苦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