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矛盾公开化(第2页)
有些话,大家心里可能都想过,但藏在心里和说出口是两回事。
丘力居这么一说,不可避免地把慕容燕国内部的耕作、放牧两派的矛盾摆上了台面。
未必是按照胡汉分的,因为不少鲜卑人、乌桓人也种地,少许汉人也放牧,但种地的胡人很显然在向汉人靠拢,而放牧的汉人则在慢慢胡化。
支持坚守棘城的不用多说,多为在昌黎有家有业,田宅无数之人,他们是真的不好走,一走两代人的积累就没了。
但以放牧为主的部落民们却没那么多顾忌。慕容氏祖上是从更北方南下的,因随毌丘俭、司马懿征辽而立功,得居此地。既然能来,难道不能走吗?大不了再回北边去好了。
这就是核心矛盾。
慕容燕国是典型的农牧二元制国家,而今是种地派掌握大权,死死压制了游牧派,说实话和拓跋鲜卑当年的新党、旧党之争有点类似。
新党以汉人、乌桓人及少数开明鲜卑人为主,农牧并举,种地的成分非常高,旧党就是纯游牧部落了,新旧之争的后果是什么大家都看到了,国家陷入了长期的混乱乃至内战,最后让邵勋摘了桃子,新党、旧党一并收拾了。
新旧之争虽然过程很曲折,但最后往往是以新党胜出而告终。历史上拓跋什翼犍与慕容燕开战的理由之一便是慕容氏的骑兵践踏了平城附近的农田,更别说那一桩桩象征着对农业种植极端重视的阴山却霜了。
拓跋代最后是新党胜出,慕容燕掌握大权的是中原士人也就不奇怪了。
但现在矛盾破裂了,至于会不会演变成拓跋代国新旧派之间的暗杀、战争就不好说了,反正慕容皝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现在是旧贵族逼宫,以兰融、丘力居为首的众人看向他,逼他做决定,你到底依靠谁?
“连日阴雨,道路泥泞,且稍安勿躁,让孤想一想。”关键时刻,慕容皝还是和了一次稀泥。
众人都有些失望。
高诩则暗暗叹息,燕王动摇愈盛,让他颇为失望。不过决定确实不好做,换谁来都是如此。
******
慕容皝回到后宅后,依然神思不属。
王妃段氏领着高夫人、公孙夫人远远相迎,慕容皝恍若未见,一边思索,一边进屋坐了下来。
“大王。”段氏轻声问询道:“今晚……”
“今晚必有夜袭。”慕容皝随口说道。
段氏一怔,高、公孙二人面面相觑。
慕容皝反应了过来,道:“都什么时候了,还御妇人?孤没这心思。”
段氏让高氏、公孙氏离开,然后坐到慕容皝身侧,柔声道:“夫君可是为战局忧心?”
说话之时,发现夫君嘴角已然起了水泡,有些怜惜。
段部、慕容部是对冤家,祖上就开始争斗不断。两家好的时候,互相联姻,关系差的时候,兵戎相见,甚至头一天嫁完女第二天操刀子互砍的事情都有。
但她嫁过来后,夫君没给她脸色看,还生下了世子儁。
虽说后来夫君开始沉迷其他姬妾,但对她依然十分尊重,世子的地位也没有动摇,这就足够了。
恩爱不恩爱都是次要的,面上过得去就行。
“诸部大人皆劝孤出走,不要死守棘城。”慕容皝叹道:“然国中官将却劝孤留下,死守以待转机。孤委实难决,故有所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