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如珩 作品

第795章 临床比拼(二)(第3页)

陈阳的这个诊断,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完全颠覆了之前众人的思路。

会场先是陷入了一片死寂,所有人都被这全新的诊断所震撼,大脑飞速运转,消化着这个惊人的观点。紧接着,爆发出一阵热烈的讨论。

“血瘀导致水肿?这思路太独特了!我之前从未想过还能从这个角度去分析。” 一位年轻医生满脸惊讶,忍不住出声感叹道。

“但细细想来,确实有道理啊。《金匮要略》中就有‘血不利则为水’的论述,陈医生这是活学活用经典啊!” 一位资深老医生微微点头,眼中满是赞赏之色。

“可这么严重的全身水肿,用活血药安全吗?会不会引发其他问题?” 也有医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一时间,众人各执一词,讨论声此起彼伏。

就在这时,墨新知站起身来,他的声音洪亮有力,瞬间压过了嘈杂的讨论声:“肃静!陈医生的辨证很有见地。瘀血内阻,使得三焦水道不利,确实能够导致顽固性水肿。”

说着,墨新知大步走到患者身边,亲自为患者诊察起来。一番仔细检查后,墨新知点点头,说道:“舌下静脉紫暗,脉象沉涩,再加上患者明确的外伤史,‘血瘀水停’的诊断完全成立。陈医生眼光毒辣,精准地抓住了关键病机,实在是令人佩服。”

高安良也在一旁赞叹不已:“从最开始的问诊,到最后的辨证,每一步都丝丝入扣,逻辑严密,令人叹服。这才是真正的中医思维 —— 见微知着,从整体去把握病情。陈医生为我们大家上了生动的一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高安良嘴上这么说着,心中则是相当不平静,因为就患者的这个情况,他都没有注意到,这说明陈阳的水平甚至在他之上。

有了墨新知的认可,陈阳的治疗方案的正确性无疑等于被确定了。

陈阳走到桌前,拿起纸笔,亲自为患者开出详细处方。只见他笔走龙蛇,桃仁、红花用于活血化瘀,茯苓、泽泻利水消肿,柴胡、枳壳理气助血行,再加黄芪益气推动血行…… 每一味药的选用都恰到好处,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这个方子…… 太精妙了!”

高安良接过处方,仔细研读后,不禁惊叹出声,“活血的同时不会损伤正气,利水的同时又不耗散元气,攻补兼施,真正做到了标本同治。陈医生对中药的理解和运用,已然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开完处方,陈阳则现场为患者施针。

看着陈阳手法娴熟地拿起银针,迅速找准三阴交、血海、水分等穴位,进针时快准稳,行针手法更是如行云流水般顺畅自然,在场的所有人都被他精湛的针法吸引,目光紧紧跟随着他手中的银针,目不转睛。

“这针法…… 已得真传!” 韩明志本身就是针灸大家,一眼便看出了陈阳针法的不凡造诣,忍不住赞叹道:“取穴精准无误,手法纯熟老练,没有十年如一日的刻苦钻研和实践,绝对达不到这样的水平。”

韩兴文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陈阳,嘴巴张了张又张,好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陈阳的方剂和内科水平强,没想到针刺水平也如此了得?

虽然陈阳这会儿并没有用什么绝技针法,可即便如此,行家多少都是能窥一斑而知全豹,从中看出点东西来的。

等陈阳针刺结束,原本被水肿折磨得痛苦不堪的患者,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神情。

“舒服多了!这半年来,我从来没这么轻松过!原本紧绷的皮肤好像松弛了些,呼吸也顺畅了好多。”

这一点,从患者走出会场的走姿就能看出来,患者走出去的时候,明显轻松了不少,进来的时候就好像腿上绑着几十斤重的沙袋,这会儿却好像把沙袋去掉了。

(首先,比试环节,病案不好找,其次,治疗环节,字数多了看起来爽一些,所以这几天没分章,今天还是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