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6章 大唐双龙传(指点 下)(第2页)
宋玉致性格活泼跳脱,如同山间的精灵,对单婉晶这位来自海外的同龄少女充满了好奇和亲近感。两个少女很快便熟络起来,宋玉致叽叽喳喳地向单婉晶介绍着岭南的种种趣事和传说,单婉晶则分享着海外岛屿的风光和见闻,银铃般的笑声时常在山林间回荡,为这趟旅程增添了许多亮色。
易华伟则始终气度从容,步履悠然。他很少言语,静静地观察着岭南的山水地貌、物产资源、交通状况以及沿途所见的民生百态。但那双深邃的眼眸却仿佛能洞悉一切。
行至一处依山临江、规模颇大的墟市(集市)时,看着码头上堆积如山的木材、药材、兽皮、香料,以及从内陆运来的布匹、铁器、瓷器,听着商贩们夹杂着官话和俚语的讨价还价声,易华伟停下了脚步。
“岭南物产丰饶,尤以木材、香料、药材、珍珠、玳瑁、象牙、犀角等为著,皆是中原乃至海外紧俏之物。”
易华伟看着繁忙的码头,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宋缺耳中。宋缺点头:“确是如此。然岭南湿热,瘴疠横行,道路崎岖,运输艰难。且与中原腹地相隔甚远,大宗货物转运,成本高昂,利润往往为沿途关卡与中原大商所盘剥。虽有水道之利,但大船难以深入支流,小船运量有限,效率低下。”
这是困扰宋阀多年的老问题,也是限制岭南财富积累的关键。
“阀主所言,乃表象。”
易华伟目光扫过那些堆积的货物,语气平淡却带着指点江山的意味:“岭南之困,非在物产,而在‘流通’二字。”
“流通?”
宋缺眼神一凝,宋玉致和单婉晶也好奇地竖起了耳朵。
“其一,流通渠道单一。”
易华伟指向码头:“货物出岭南,主要依赖此等沿江大埠,靠船运。然如阀主所言,大船难行支流,小船效率低。何不广设小型中转集散点于各支流交汇处?以轻便快船穿梭于支流,将山货汇集于集散点,再由大船统一转运。此可极大缩短山民运输距离,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宋缺眼中精光一闪,这思路简单却有效!
“其二,流通方式原始。”
易华伟拿起摊位上几块粗糙的锡锭和一块品质不错的沉香木:“此等粗锡,价值有限。若能在岭南本地设坊,精炼提纯,或打造成器,其价何止倍增?此沉香木,若不经切割炮制,直接以原木出售,亦是暴殄天物。宋阀坐拥资源,为何不延请能工巧匠,就地加工增值?既可吸纳流民就业,又可获取更高利润,更能提升岭南物产在中原乃至海外的声誉。”
宋玉致忍不住插话道:“对呀!爹!咱们家的沉香都是整根整根卖出去的,太亏了!我听说洛阳那些贵人,一点点上好的沉香屑都能卖上天价呢!”
她显然对商业也颇有兴趣。
宋缺微微点头,若有所思。他过去专注于军事与武道,对经济民生虽有重视,但细节上远不如易华伟这般洞悉入微。
“其三,流通结算落后。”
易华伟目光落在那些用铜钱甚至以物易物的交易上:“大宗交易,动辄千贯万贯,携带铜钱或实物,笨重且危险。何不效仿中原‘飞钱’之法,由宋阀信誉担保,在岭南各主要市镇设立‘柜坊’,发行可在宋阀控制区域内通兑的‘岭南票’?商人只需在出发地存入钱帛,凭票据即可在目的地提现或购买货物。此可极大便利商旅,加速资金周转,更能将岭南的金融命脉,牢牢掌握在宋阀手中。此乃‘经济之刀’,其利,不下于阀主掌中之刀。”
“经济之刀!”
宋缺心神剧震!易华伟这番话,如同醍醐灌顶,为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盘活经济,其重要性绝不亚于练兵强军!畅通的物流、增值的产业、高效的金融,这三者结合,足以让岭南这块宝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力量!这不仅仅是财富的积累,更是争霸天下的坚实底蕴!
他看着易华伟,眼中充满了由衷的敬佩与感激:“先生一言,价值万金!宋缺愚钝,今日方知何为真正的‘富国强兵’之道!此‘流通’三策,宋阀必倾力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