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突发状况(第2页)

智罃先看了楼令一眼,再说道:“楚军统帅即便想解救‘湛板’,不会全军压上吧?”

楼令察觉到刚才被看了一眼,以为是在问自己,也就说道:“初期自然不会全军压上,救却是一定尝试救援,尽最大可能是向城内增兵。”

套路一直是这样的套路,尽可能增加据城而守的守军数量,外围再保持给予攻城方袭扰,再怎么没有城池攻防战的经验,楚军将校总不至于连脑子都丢了。

关于围点打援该怎么打,楼令并没有讲过。

讲实话,楼令也没有打算跟同僚解释清楚。

那不止是知识,还是军事上的知识。

可以当传家宝的知识,谁会大公无私拿出来分享?

同样是围点打援,有太多种的实施方案。

事实也是那样,同样的一部兵书,不同的人学了会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应用方法,不单单是看他们怎么理解,不根据实际情况而施展所学,不成了死读书了嘛。

所以了,真不是看了几部兵书就能够成为名将。

兵书的内容只是预设了场地和场景,用案例来进行展示。

很多战争只是存在相似度,不可能跟兵书里面完全一样,考虑的就是将领怎么去套用所学的知识了。

他们在商量怎么来对付北上的楚军,帐外有人通报,说是申巫臣回来了。

郤锜让人赶快进来。

匆匆而来的申巫臣要一一问候,遭到了郤锜的打断。

“赶紧说正事。”郤锜催促道。

申巫臣一副风尘仆仆的模样,看着就是一路急赶而回。

“吴君已经率军南下,不出意外当是进兵江淮。”申巫臣了解郤锜,直接讲出最重要的事情。

那个江淮是哪?当前指的是蔡国以南的淮水一线。

楼令满脸怪异地说道:“吴国不是想要趁机吃下江淮一线,与之“巢”地连成一线吧?”

多数卿大夫对当地的地理属于满脑子空白。

楼令也是近期才专研楚国的地形,着重研究楚国的西北部以及东北部。

“有山川舆图吗?”中行偃问道。

就算楼令有山川舆图,不可能说拿出来就拿出来啊。

事实是什么?山川舆图这种玩意在任何时代都是宝物的级别,不单单是因为制作困难,还有它的价值无限高。

这么说吧?有一张靠谱的山川舆图,基本上就能够让一个势力去计划怎么实施对当地的入侵或占领了。

申巫臣请示先抬来一个装着沙子的框架,粗略地画起了那一片区域的地形分布。

粗略那可真的是很粗糙,只画出哪里有大型河系以及连绵山脉,大致上在哪里有城池分布。

不算是抽象的图画,不一定画得准确,只是让人看了大概明白怎么回事。

现在除了楼氏有更标准的军事地图,其他家族拥有的地图就是属于较为抽象的类型。

出于习惯了抽象的关系,他们倒是对申巫臣所画没觉得有什么毛病。

“有这一道连绵山脉,吴国攻占江淮一线,怎么跟‘巢地’连接啊?”中行偃表示自己搞不懂。

那一条山脉叫大别山。

其实,哪怕没有大别山这一条山脉,江淮一线可是距离“巢”地三四百里,吴国确认可以打通并实施占领吗?

打通,那是不可能打通的。

一直到近现代,大别山都没有被打通,只是周边有些一些小型城镇,没人闲着会进山。

当下的大别山,它的东面平原被开发得相当不错,光是大型城池就有七八座之多,也是楚国主要的产粮地。

楼令一眼看出了吴军的进兵关键所在,说道:“吴国盯上‘州来’了。”

以楚国和吴国目前的势力划分,无疑提高了“州来”的重要性,别说吴国不久前刚刚打赢了一场很关键的水战。

淮水也是一条大河系,淮南那边更是水网密集,天然就有利于喜欢操舟的吴人。

要是吴国将“州来”夺取下来,他们哪怕这一次没有攻占江淮一线,日后也一定够楚国受的。

其他的卿大夫看上去比较困惑。

不是他们没有脑子,主要是对吴国了解不多,懒得去想吴国君臣要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