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章 加速再加速(第3页)
好比财富差距会很大那般,权贵与普通人的平均寿命当然不可能一样。
只是,四十多岁再有孕,娘家人确实可以心中出现怀疑,是不是要将人给害死。
楼令面对中行吴想“开大”又很怂的表现,理亏只能不尴不尬安静坐着。
好一会过后,楼令开口道:“说一说南边的情况。”
气势汹汹而来的中行吴变成在向楼令汇报楚地的情况。
大体上没有什么意外,要有也是随着晋军控制的楚地因为楚人变少,治安环境正在逐步变好,楚地西北部两年内被晋军拿下不少城池。
不愿意投降又在形势不断恶化之下,许多楚地西北部的楚人冒险逃亡,一般是先进入巴国的势力范围,再寻机去到大江以南,找到当地的楚人进行投靠。
楚人之刚烈在楚地西北部各家族陷入窘境不投降的表现中显示出来,他们在逃亡时被晋军追上也是宁死不降,讲实话就是让晋人恼怒又感到佩服。
将近三年的时间过去,楚地的南阳盆地与汉江平原已经看不到多少楚人,迁徙而来的晋人则是一再增多,尤其是随着魏氏加入迁徙,楚人反扑夺回失地的可能性正在快速降低。
楼令肯定不会将整个汉江平原交给魏氏,解氏与祁氏一样搬了过去。
在分配方面,祁氏会获得“郢”,解氏得到了“丹阳”,两个家族也是以这两个地方当作家族的“都”。也就是楼令将最好的地方分别给了祁氏和解氏。
处理方案当然获得了晋君周与其他卿大夫的通过,而祁氏在晋国中北部的“祁”地归为楼氏所有,解氏在晋国本土的封地被郤氏和范氏瓜分。
被安排南下楚地,原本的封地得到重新分配,类似的事情在这两年发生了很多。
肯定是几个卿位家族获得了想要的新封地,要说谁最占便宜则是晋君周了。
毕竟,那么大的调换之下,卿大夫还需要收着点来,作为一国之君的晋君周便利更大。
有进取心的公族封君基本上被晋君周安排南下,互相之间还凑得比较近,约定了守望相助。
那些被调换到楚地的家族吃亏了吗?他们获得了比原本更大更好的封地,守下来就可以成为祖业。若不是有这一次调换,好多家族还要窝在原本的小地方,随时有可能被比自己更强大的家族胁迫成为附庸或被吃干抹净。
对于多数家族来说,他们听多了初代开拓者的故事,哪怕明知道风险系数不小,仍然很愿意冒险搏得更好的发展。
楼令手头有相关的数据,三年之内迁徙南下的家族多达近两百个,迁徙人口将近二十七万。
怎么有两百个家族之多?多数的“大夫”治下有着很多的“士”,到了“士”就算是“大夫”的附庸。也就是“士”可以算作独立的一个小家族了。
而“徒”在阶级上还不算是准贵族,他们顶多算是“大夫”阶层之下附庸的附庸。
晋国的这一次大迁徙可不限定在有“大夫”爵位的家族,基本上是按照区域性质的一种梳理,选中的区域全体进行迁徙。
等迁徙到楚地之后,具体谁寄托于谁的庇护之下,其实都是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就被国君与一众卿大夫安排好的。
正是因为那样,可以说魏氏遭到了针对,不至于说流失太多的附庸,但基本吸纳不到新的附庸。
魏氏也知道被针对,更清楚都是自找的,明智地选择了隐忍。
这一次中行吴看似因为娇姬的事情来找楼令,其实是有其它的事情。
“智氏迁徙南下,谋划商於之地。”中行吴先提到这一点,随后试探道:“巴国东出,夺回了一部分的失地。我们要一直放纵吗?”
当然不了!
只是,楼令就实说道:“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吃下楚地,接下来横扫中原列国,巴国的事情后续再处理。”
中行吴并不放弃,干脆摆明了说道:“我家可不可以征讨巴国?”
在之前,楼令已经察觉到荀氏的计划,讲事实就是不那么明白怎么会盯上巴国。
楚国一直打巴国,真不是为了向西扩张,完全是巴国抢先招惹楚国。在楚国反击巴国的时候,顺势将攻下的土地纳入楚国的版图之内。
如果说晋国是“表里山河”的话,巴国那边可就是没有平原的满布山林,全境只有汉水这么一条大型水系,对于农耕环境来讲可谓恶劣到了极致。
荀氏应该了解巴国的情况,他们又没有控制秦地或陇右,毛病了去图谋巴地?
因此可以说,楼令是真的搞不懂中行吴到底在想什么。
楼令将巴国已知的情况说了一些,问道:“这样的地方,打下的统治成本也会很高。你们确定将巴国列入征讨目标?”
“不瞒姑祖父。”中行吴正色说道:“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目标,恰好智氏迁徙到商於之地,我们也是迫不得已才选择巴国。”
这么说,楼令就有些懂了。
荀氏内部到底怎么样,中行吴和智罃都没有对外说。
等中行吴明确表示要尝试吞并巴国,一下子让楼令猜到他们是分家却不离宗,日后的盘算是控制楚国西北部,与之巴地连成一体,再解决掉郑国,互相连成一片纳入统治。
光看中行吴的规划,还真是荀氏落后其他家族半步,搞到没了更好的选择,弄成只能将就了。
“既然这样,我自会支持。”楼令说道。
中行吴立刻表示感谢。
话说,楼氏明明将蜀国和巴国都纳入吞并的目标,怎么允许荀氏染指巴国啊?
这个可以长话短说。
巴国不好打,应该说非常难打,真要好打早被楚国灭掉。
最重要的事情是,即便是消灭了巴国的政权,以为真就可以实施统治了吗?那是多不了解巴人才会讲出这样的话。
所以了啊,楼令还是很乐意荀氏先去碰得满头包,哪怕最终让荀氏成功,让他们先驯服巴人也是一件挺不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