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其中缘由(第2页)

看着眸光炙热,甚至都有些兴奋的朱标。

老朱沉吟片刻,重重点了点头。

虽然眼下功勋武将已然归心朱标,可贸然让他们将兵权交还给朝廷,定然还会有不少人心有微词。

到时候朱标安抚他们,也要费神。若再加赏赐,对朝廷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毕竟历朝历代,老臣去国,皇帝之所以要大加赏赐,不仅是为了彰显天家恩德,厚待老臣。更多的却是安抚人心,防止这些老臣作乱。

而让副将接替功勋武将的兵权,想来那些个杀才不会有甚意见。

毕竟各营副将都是这些杀才一手提拔起来的,都是同生共死的兄弟袍泽,他们哪里会有怨言!

朱标这法子,倒是给了功勋武将一个软着陆,而且还能为朝廷省下一笔安抚老将的开销!

“还有,爹!”

朱标直接站起身子,很是激动看到老朱。

“让各营副将接替兵权,最妙的还是在于这些副将出身天南海北,故乡并非一地一郡,而且大部分也不是淮西人。”

“如此,即便将来大明征战,这些将帅屡立战功。”

“可似洪武初年,淮西出身的武将勾结成党,乱法弄权的事便不会发生!”

知道瞒不住老朱,朱标坐在老朱身旁,索性坦言道:

“虽然朝廷令旨是召所有功勋武将还朝,可实际上,无论北境还是高丽军中,都尚且有副将坐镇。”

“各营副将吗?”

老朱咂吧咂吧嘴,脸上不免浮现出几分担忧之色。

仅用各营副将坐镇边军的话,未免有些不太稳妥。

可就在老朱即将开口之时,却见朱标深吸口气,沉声叹道:

“爹,如今我大明虽是武德昌盛,可能战的将帅数来数去,还是当年跟您打天下的那些人。”

“这些将军当然可用,儿子也知道好用,可他们大多却已接近老年。(五十岁便是老年。)”

“儿子担心的,乃是没有壮年将才没法后来居上。”

“徐叔、汤伯、宋国公、冯国公,还有表哥,他们自然都是百年难遇、千古难寻不世出的良将。”

“可是爹,一旦这些将军谢幕,壮年将军中还有谁能堪当大任?”

“蓝玉,沐英,顾时,还有谁?”

“允恭、汤鼎、邓镇、冯诚,二弟三弟四弟,他们又年纪尚浅,仍需磨炼。”

“将来儿子继位以后,总不能让一帮知天命的老将继续挂帅出征吧!”

“儿子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大明军武青黄不接吧。”

看着眸光深沉的朱标,饶是老朱也不得不承认,朱标所忧当真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