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摘朝廷桃子
“是,此乃天赐之福,也是上位恩庇。”
应了一句后,老朱一行继续朝前赶路。
待到晚间。
一队人马也抵达修武县外。
老朱命随行兵卒散开,各自进城后。
自己则同汤和下马缓步朝城中走去。
可等二人刚一进城,老朱顿时面露错愕,先前曾因监察御史陈明死于修武县的怒火,此刻也消减了大半。
“这.....”
“小小一座县城,竟也如此繁华?”
也是在朱标愣神之时,一旁的汤和默默出声。
眼前这修武县自比不上秦淮江浙的繁华,可在中原大地上,却也的确繁华非常。
甚至能与至正年间的京城开封相提并论。
与汤和看法相同。
老朱也没想到这修武县竟如此繁华。
原以为官员伙同豪绅把控县城,其境百姓自然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可让二人没想到的是。
哪怕此刻天色已晚,可县城的主干道上来往行人依旧络绎不绝。
不远处的夜市灯火辉煌,街道两侧叫卖的摊贩盈满于道。
待走到一处炸糕摊前,老朱很自然的掏出两个铜板丢进店家的木盒里。
“爷们,给咱也来两个,炸的透些。”
“得嘞。”
那中年店主说着便将擀好的糕饼丢进油锅。
也是在他用长筷缓缓翻动炸糕的同时,老朱环顾左右,漫不经心问道。
“修武县倒也算太原府顶顶繁华的了。”
“夜市繁华,甚至与京城相比都相差不多。”
“哦?两位爷是打京城来的?”
“哪能啊!”老朱随意摆了摆手,“咱爷们祖籍安徽,听说过京城夜市繁华,现在看估计着咱这修武县也相差不多。”
“嘿嘿。”
听到老朱称赞自己家乡,那店主很是骄傲的笑着,倒也没有接话。
也是见火候差不多。
老朱旋即切入主题道。
“咱修武县算来也属安居之所了,想来你们县令也是个爱民的好官吧。”
见那店主没有应声,老朱摆出一副多管闲事的老者模样,以略带训诫的口吻沉声说道。
“修武县百姓安居乐业,也有你们县令一份功劳吧!”
“咱一路走过来,属你们修武县夜市最为繁华。”
“老爷这话说的。”那店家将炸好的糕饼递给老朱后,慢悠悠道:“我也不过市井小民,拢共只见过县太爷两次,还是远远观瞧。”
“县太爷如何,在下实在不敢多言。”
“啧。”
见老朱不悦的瞥了自己一眼,那店主顿了一下,继续出声道。
“老人家务怪。”
“小子并非不知感恩之人,只是我太原府除洪武二年开平王带兵驱逐北蛮外,之后便再无兵祸。”
“而且朝廷俸禄啥的,也不算太高。”
“小子知道朝廷的好,可是我们县太爷如何,小子当真不知如何评说。”
闻听此言。
老朱心下了解,微微颔首便也收起脸上不悦。
实际上。
方才老朱故意摆出一脸不悦的模样,其目的就是想看看在这些寻常百姓眼中,修武县令究竟如何。
这店主只说仅见过修武县令户晨亮两次。
这便说明那户晨亮虽不是勤勉为官,爱民如子。可也并非欺行霸市的恶吏佞臣。
毕竟若他果真为祸乡里,这店家自然不会仅见过两次,更不会对他毫无评价。
而且这店主也知感念朝廷恩德,想来并非不知感恩之徒。
“况且咱修武县百姓首要感激的当属咱们大明的皇帝陛下!”
“哦?”
老朱没想到,眼前这寻常百姓竟对朱标也是感恩戴德。
“这话从何说起,皇帝老爷有何恩旨惠及修武县百姓?”
“老爷您不知道?”
“皇帝陛下准我等百姓更改户籍。”
“不瞒老爷,小人先前便是农户,倘若依照先前律法。不仅小人要一生耕种,就连小人的子孙后代也要在黄土地里刨食儿。”
“可皇帝陛下准咱们寻常百姓更改户籍,所有小人便从农籍改为了商籍。”
“嗯....”
闻言至此。
老朱心中愈发疑惑,不由看向一旁的汤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