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长河78(第3页)

在大家为一个回城名额都快为难死的时候,他这事说办成就办成了。金举人问说:“哪个单位?”

“农林技校,就在西边那个……那个技校。”

“啥?”你找的单位还是个中专技校,“你能教什么?”

“我是林场的,怎么就不能去农林技校了?”金老三信誓旦旦:“他们需要管理实验田的校工,我不够格?”

校工?人家的家属都安排不过来。

金老三就看自家爸:看这话说的!就不能是人家单位确实需要个有经验的?

金举人:“……”

金老三挠头:回头我还得上个大学去!明年我就争取个推荐名额!农林和师范是国家补贴和扶持的院校,带的补贴最多。农林大学从农林技校招生,给农林技校的推荐名额最多。

我呀,得是咱家第一个大学生。

但是呢,这些话只在心里想一想,先不言语!毕竟,自己想起来都觉得这件事透着那么一股子诙谐劲儿。

可不是诙谐吗?

这个工作谁不笑?不是说不好,而是金老三这种人跑到学校去,可别污染校园吧,

桐桐先是笑,可笑着笑着就又觉得金老三其实考虑的是对的,他至少想的是婚姻的长久问题。双方肯定是有差距的,在现在看着,共患难,这个情分打底,很难得。

但是从长远看,两个人本身的差距,这不仅仅是出身、家庭条件、成长环境这些因素,还在于本身是不是足够丰盈,是不是能跟得上对方的步子。

所以,他这种人可以说想要什么工作,哪怕是歪门路,他也能给疏通的得到这个工作的时候,他选择了技校。

哪怕是个校工,可学校的环境,他接触的就是专业术语。他就是有那个氛围,重新去学。之后呢?

会不会走管理层?他这种人还怕混不到管理层?

这是不是一个体面又稳定的路子呢?

从校工到后勤领导,后勤领导也是校领导!而学校和政企之间,干部是流动的。要是以此为跳板,可以说是坦途一片。

越想越觉得金老三选的这个路子有点意思。

她就发现,她跟四爷真的一点都不用为两家人操心,人家肚子里盘算的贼清楚了。

是的!谁也没指望他们俩操心家里呀!

林暮秋指着一袋子的东西,使唤陶然和林棠,“你俩受累,给送去。”

然后陶然任命的给送去,吭哧吭哧的给扛到楼上:“开门。”

桐桐把门打开:“这是……”

陶然大喘气,林棠在边上说:“爸妈不放心你俩,年货给你们准备好了。米面猪油、菜肉!”

“我这边有!”

“有啥呀!亲家今年人口多,过的紧巴!你们贴进去了,爸妈操心你吃不好,都给你拾掇来了。”

桐桐:“……”其实我吃的挺好的!

“大姐给你买了一双鞋,奶奶说她穿不惯皮鞋,鞋票叫给望才买了……里面有你俩的鞋!”说着,她自己从随身的帆布包里掏,拿出叠好的布:“给!这是两条裤子的布料!我那边今年奖金多,你拿着吧。”

桐桐:“……”其实我穿的也很好,你们看不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