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长河107(第2页)

金举人把西瓜切了,给几个孩子一人一块,这才说桐桐:“今年缝纫厂活赶活……都开始加班了!”

桐桐就笑,本来这种集体厂子的工资不高,二十七八,不到三十的样子。但现在都四十多了,各个都是干劲十足的。

金举人给儿媳妇递了一块带着瓜心瓤,切的不规则,正中间那一块最好吃的,全在这一块上,这一块都立不到桌面上,切下来就直接递过来了。

一块都比两块大!

四爷:“……”那一块给她了,其他的瓜瓤少了一块,以口上去就是瓜籽层。

金举人喊二房出来吃瓜,正说着话了,老三和刘千山回来了,自行车后面带了一蛇皮袋子的瓜。放了暑假,刘家那边凉快,这两口子在刘家的时间更多些。

刘千山洗了脸,过去逗六六,又坐到桐桐边上,跟她说采购丝绸的事,他父亲有部下在南边,应该是有些关系:“你们才用多大的量?回头给你们捎带回来就行了。沿途不安全,最近治安乱了,不要再来回跑着去采购了。”

金来财蹲在边上吃瓜,也说这个事:“不能安置,可该回来还是回来了!回来没饭吃,可不得出去想办法。”

正说着呢,隔壁的吵嚷声传到院子里。那边住着好几家,其中一家有三个孩子,两儿一女。这几年,两个儿子陆续回来了,分别接了父母的班,也都接了婚了,挤在四十平的屋子里!

为了不闹事,连窗户也扒了,把窗户打开,成了进出的门。中间隔间墙砌起来,一户分三户。如今女儿回来了,也都二十六七了,没法安置,弟弟弟媳妇都不愿意大姑姐回来,回来跟父母住都不行,因为他们的孩子要跟老人住,容纳了大姑姐,他们的孩子住哪?

当时,四爷给每一家争取了一个指标,本来是应该把姑娘叫回来的,但是人家把这个工作的机会给了儿媳妇,姑娘啥也没得着。

听那吵嚷的意思是:弟媳妇骂大姑子晦气,因为来例假了,不小心把床铺弄脏了,她家孩子一做,连白衣服上也沾染上了。桐桐都听的生气:这大夏天的,穿的单薄,用的是卫生纸,有个意外不是很正常吗?她不想及时更换衣物吗?

一则,可能换洗的衣服不宽裕,没的换;二则,去哪里换?家里就那么一点地方,哪里有空间?

那一句句骂的,未免太刻薄了一些。

金举人叹气,说老三媳妇:“千山,去隔壁一趟!就说缝纫厂的活太多太赶了,需要临时工,也需要个看门的。一个人得干两个人的活,一个月十八,问她干不干?”

刘千山放下西瓜,起身出去了。

金举人再给桐桐递了一大块:幸好你那边给的活不断,多招几个临时工也可以,这可算是救了命了!要不是这个机会,真能把这个孩子给逼死。

等了一会子,刘千山在外面喊老三:“送我俩一趟……”送到缝纫厂,离了这个家算了。进去的时候她拿着剪刀往脖子上戳,是真不打算活了。

老三应着,先走了。

这事能说啥呢?孩子玩累了,两人带着孩子回。

四爷抱着孩子,桐桐慢悠悠的跟着,一边走一边给孩子讲故事,正说着呢,边上的岔路口有人喊:“四哥——金四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