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重整旗鼓:提拔忠良,筹措粮饷
金銮殿上,经过前几日的“雷霆清洗”,气氛已逐渐从肃杀转向了沉稳。阳光穿透高耸的殿窗,洒下温暖的光辉,也照亮了沈清欢,这位新晋的皇贵妃,与皇帝萧衍并肩而坐的身影。朝堂之上,那些曾经暗流涌动的“毒蛇”已被拔除,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与希望。 “陛下,”沈清欢的声音,依旧温婉而坚定,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朝堂百废待兴,急需一批有能力、有担当的官员来辅佐您,稳定社稷。臣以为,当初与我们并肩作战的几位将军,如镇北侯,还有在江湖中鼎力相助的听雨楼几位长老,以及那些在战乱中涌现出的、忠心耿耿的寒门之士,都应予以重用。”
萧衍微微颔首,他的目光中充满了对沈清欢的信任与赞赏。他知道,沈清欢的“读心术”不仅能洞察人心,更能辨别忠奸,她的提议,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清欢所言极是。”萧衍沉声说道,“朕已命礼部和吏部,拟定一份官员任免和嘉奖的名单,你我二人,再一并审阅。对于那些真正有能力、有德行之人,无论出身,一律破格提拔。对于那些在外征战有功的将士,也当论功行赏,安抚他们的家属,让他们无后顾之忧。”
沈清欢点头,她明白,一个强大的国家,不仅需要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更需要坚实的基层和忠诚的臣民。她能“听”到,在朝堂之上,那些新晋或被重新启用的官员们,内心深处涌动的,是激动、感恩,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至于边关战事,”沈清欢的语气,逐渐转向了更为紧迫的议题,“北狄(西戎)来势汹汹,粮草和军需的准备,刻不容缓。臣以为,应立即调动全国的粮仓,同时,命各地官员,开仓放粮,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行为。另外,在军器制造方面,臣以为,应加紧改进‘连弩’和‘霹雳炮’的工艺,并尝试制造一些更具杀伤力的‘破甲弩’,以应对北狄(西戎)的精锐铁骑。”
萧衍听得入神,他知道,沈清欢的格局,早已超越了后宫的范畴,她所考虑的,是整个国家的未来。
“爱妃所言,朕已铭记于心。”萧衍说道,“此事,就交由你全权负责。朕会全力配合,调动一切朝廷资源,确保粮草和军需供应及时到位。同时,朕也会亲自调阅军备图册,听取几位老将的意见,力求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