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殿试(第2页)
远远看去,几乎就都差不多,当然了年轻人肯定是看着赏心悦目。
太和殿内及其东西廊庑早就摆好了桌案,桌案上放好了试卷,王信他们都需要席地而坐,进行这次考试。
至于那些说跪坐着考试的,可能也有人觉得那样子舒服,但是并没人教导王信他们要跪拜。
他们见到皇帝,也是行鞠躬礼,并不用跪地磕头。
此次殿试从辰时开始,到未时结束。时间上还是很充足的。他们的试卷字数要求二千字以内。
王信觉得这个字数要论述好很多事情,那就考验他们的遣词用字能力了。还好,他写了这么多文章,早就适应了这些要求,写起来得心应手。
王信会试名次高,座位就在大殿第一排。几乎是上手的皇帝一抬眼就能够看到他。
王信身边就是此次会试的第一名,他早就见过了。这次的前十名,都是年约三十多的举子,如同王信这般年岁的就他自己。
这也是林如海和王林觉得这次王信能够争一争探花郎的缘故。
众人鸦雀无声,都安静的坐好等待开考。
辰时整,有人高喊:“皇上驾到。”
王信等人都起立躬身行礼。很快就有人喊道:“落座。”
王信坐下,他也不敢抬头和上首的圣上对视,他没有那么大胆子,这可是皇权制度之下,他不敢挑战。
很快就有人大声喊道:“陛下问政:昔者冉有问 “既庶矣,又何加焉”,孔子对以 “富之”;“既富矣,又何加焉”,对以 “教之”。今战后之境,或庶而不富,或富而未教,试援《论语》之旨,结合往史,详述次第:如何使离者归、乱者定、贫者富、愚者明,终至 “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诸生其据经义,陈所见,以裨治道。”
这段话喊了三遍,声音洪亮,咬字清楚,不光是王信等在大殿内的考生听得清楚明白,就是东西廊庑上的考生也都听得明明白白。
王信拿起墨条,开始边思考边磨墨,这次殿试他带的可都是他文具中的精品,此时正是它们发挥作用的最佳时刻。
此刻不用,正待何时?
想了一会,他开始提笔:应,殿试举人臣王信年十八岁,金陵江宁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