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人类清除计划》票房大爆(第2页)
王旭唯一稍微开心点的事情就是《人类清除计划》上映了,反响极为成功。
环球一开始对《人类清除计划》就突出一个不重视,纯粹就是想发行一下试水高概念惊悚片,本身就是随意而为,300万美元的极低投资他们都不愿意出,制片找了blumhouse,这家很擅长恐怖片拍摄的小制作方,投资直接拼盘,找了王旭这个“冤大头”,一开始签的合同还要他出钱分摊宣传成本。£?e鸿?特[小{说:网= ]**无÷错ˉ?|内)§容§]
制作方也很懂,拍摄周期仅用了19天,场景集中在单一家庭住宅,避免外景和大场面开支,核心成本仅用于演员伊桑-霍克等和基础特效,属于典型的 “以创意换预算” 策略。
这也是环球的策略,要是电影失败了损失也非常轻微可控,要是取得成功,后续这类型的电影环球可以复制这个模式继续搞。
从环球 2013 年的发行计划看,第一部并未被列入 “年度核心片单”。同期环球的重点是《速度与激情 6》《卑鄙的我 2》等商业大片,而《人类清除计划》的定位是 “填补暑期档中小成本类型片空白”,目标受众明确为 “恐怖片爱好者” 和 “年轻观众”,而非全民向市场。
不过电影做出来之后环球内部的评审对影片质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之后环球高层决定增加这部电影的宣传和发行预算,开画影院数为2536 家,这一数字远超同期其他低成本恐怖片。环球选择的影院多为 “区域型影院” 和 “类型片友好影院”,比如 amc 旗下主打惊悚片的影厅,确保核心观众能看到影片,避免 小众片无人排片的困境。
环球直接把营销预算拉高到1500万美元,是电影制作成本的5倍之多,王旭按照约定分摊了500万美元,钱包再次干瘪。不过他肥水不流外人田,当了一把中间人,把vine和环球拉在一起,通过vine的短视频算法推送来做精准营销。
环球这边对vine的崛起也比较关注,现在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也都在适应新的宣传方式,他们没想到王旭在vine有这么深的资源,借着这部小成本电影试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