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那孩子画的不是我,是“写命者”的符号(第2页)
看来,这“共写命运”的理念,已经在老百姓心里扎下了根。
这感觉,简直比我当年考上大学还要爽!
终于,我来到了位于城南第七坊的那个私塾。
还没走到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一阵朗朗的读书声。
我悄悄地走到门侧,探头望去,只见一群孩童正襟危坐,齐声诵读着《共感录》的选段。
“……命归共写,痛由自承!凡受苦难者,皆有权在命轮之上,书写属于自己的命运……”
我仔细地打量着这些孩子们,他们年纪都不大,约莫五六岁的样子,衣衫褴褛,但眼神却异常清澈明亮。
在人群中,我一眼就看到了那个作画的幼童。
他大概六七岁的样子,正低着头,用炭笔在墙上涂涂画画。
就在这时,他似乎感觉到了我的目光,猛地抬起头,炭笔也随之一顿。
“你……和墙上的一样。”他指着墙上的画像,怯生生地说道。
我不语,只是走近墙边,仔细地端详起那幅画像。
这幅画画得并不算好,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稚嫩,但却充满了童真童趣。
画上是一个女子,戴着一枚精致的玉佩,眉眼弯弯,嘴角带着一丝狡黠的笑意。
但仔细一看,却又觉得有些不对劲。
这画像并非写实,而是将玉佩置于心口,周围环绕着无数只小手,像是要将她托举起来。
这……这哪是我?
这分明是“被疼之人”的象征!
这一刻,我突然明白,这些孩子们画的,并不是我,而是他们心中对“写命者”的想象。
他们将所有受过苦难的人,都寄托在了这幅画上。
我蹲下身子,尽量让自己的视线与他齐平,语气温柔地问道:“你见过我吗?”
他摇了摇头,乌黑的眼珠里充满了疑惑:“阿娘病死前说,有位娘娘替她熬过药,还握着她的手说‘别怕’。我就想,她一定也戴这块玉。”
我喉头一哽,像是被一颗无形的石子堵住了嗓子眼。
那是我刚入宫时,微服出诊救过的一个农妇,当时情况紧急,我甚至连她的名字都没来得及问。
没想到,我早忘了名字的路人,她的孩子,竟然把这份微不足道的善意,把这份“疼”,刻进了信仰。
这感觉,就像是玩游戏时无意中触发了一个隐藏剧情,成就感瞬间拉满!
我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
看来,这“共写命运”的火种,比我想象的还要更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