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饺子蘸醋 作品

第184章 找同仁堂的乐四爷(第2页)

“咱家就是靠着这玩意儿发达起来的。”一指苏浩手中的香囊,“卖了它,这才盖起了这座大院,置办下了一些地!

还买了一匹大骡子,一辆大车。”

大车,就是马或者是骡子拉的、两个轱辘的那种木头车。

“这么值钱?”苏浩不禁问着。

太老爷的时候,那还是大辫子朝。50两白银,大致在1809克到2100克之间,约合rm币20万元左右!

可惜的是,和熊胆一样,系统不管那个,都按熊肉、猪肉来算了。*y_d¢d,x~s^w?./c_o?www.

“那可不?”

姥爷点着头,“回到四九城儿,你就去同仁堂找他们的乐四爷,他还活着。就说我让你找他的。

这玩意儿他们那儿收,给的价格也比较公平。

别地儿,骗子多!”

告诫着苏浩,“快收起来吧,以后别见谁都拿出来。”

“嘿嘿,卖了它,我外孙娶8个媳妇都够了。”

又是很“老不正经”地笑着。

他这姥爷是很不正经。

原主曾经听说,他这姥爷,那曾经也是一“浪荡子儿”。

当年,在四九城也有过一帮子狐朋狗友。

也就是四六、四七年的时候,曾经在四九城的窑子里,和他的那些狐朋狗友一住就是一个月。

还抽大烟。

结果,把家败光了。

把地都卖给了同族的一个堂兄弟。

不过也倒是好。

没过两年四九城解放。

土改工作队进村、定成分的时候,直接给他定了个“贫农”。而买他地的那个堂弟,则是定了个“地主”。

把他那堂兄弟差点儿气死,他则是大呼“老天有眼”!

前几年,他堂兄还挨批斗呢。

一家子人到现在都抬不起头来。

苏浩来自后世,知道这“地主”的帽子,他那位“表姥爷”一家,还得戴30年。到了后世的80年代,才能摘帽儿。

“小浩来了

。”

姥姥拎着半袋子玉米面走了进来。

相对于姥爷,姥姥的身体很好,大高个儿,大脸盘,盘着发髻。据说年轻的时候,那也是这一带有名的大美女。

不过,姥爷一直嫌弃姥姥,说她“大脚板”!

过去,虽盛行女人裹脚,但山里的闺女那是不裹的。像苏浩奶奶那样的,是后搬到刘家庄的。

走不了山道,遭了不少罪。

别的不说,单就年轻时每天爬山道,挑水、下地的,就把老人家折腾的够呛。

“姥姥,家里不是有碾子吗?”

苏浩看了一眼姥姥拎进来的面袋子,问着。

“听说你回来了,你姥爷就让我去换了点‘玉米面’,给你做凉粉吃。”

姥姥拿起鸡毛掸子,掸着身上的尘土和面灰。

玉米面还不是棒子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