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4章 残渣特性再探索
林晚的手从桌沿滑下,指尖在调度表边缘停了半秒,随即抽离。风把纸页吹得翻动,她没再去看那行未干的“暂缓”。指挥棚里只剩她一人,其他人去了物资点维持秩序,苏悦带着医疗组在城西巡诊,张某正带着临时组建的运输队清点建材。
她起身,绕过堆满文件的长桌,走向角落的隔离柜。柜门锁着,钥匙在她贴身口袋。打开后,里面没有仪器,只有一本空白记录册、一支金属笔,和一小块从残渣边缘剥离的凝固物质,封在透明容器中。这是昨天唯一成功的采样,靠的是趁残渣脉动间隙,用磁性镊子快进快出。容器表面有细微划痕,是当时能量反冲留下的。
她取出记录册,翻开第一页,上面是前两日的观察数据:符号频次、光色变化、波动节奏。杂乱无章。她知道问题不在记录,而在观察方式。仪器失效,情绪干扰,残渣像是能感知意图。她不能再靠直觉拼凑,必须找到规律。
她坐回桌前,闭眼,深呼吸三次。头痛还在,但已退到太阳穴深处,不再是刺痛,而是沉闷的压迫感。昨夜用过三次“心灵洞察之镜”,一次看张某,两次用于调度会议中的关键判断。现在是清晨九点十七分,距离上次使用已过十小时,身体勉强恢复。
她睁开眼,盯着容器中的残渣样本。幽蓝微光在内壁缓慢游走,像液体,却无流动痕迹。她集中精神,凝视核心,第三次开启“心灵洞察之镜”。
视野瞬间扭曲,残渣内部展开。不再是碎片化人脸或崩塌建筑,而是无数细小光点组成的网状结构,彼此连接又断裂,重组再分裂。她不再试图解读内容,而是锁定其中一点,追踪它的明灭节奏。
一秒,两秒……第十一秒时,光点骤亮,随即暗下。她心里默数,等它再次亮起。三十七秒后,第二次峰值。间隔不等。她继续盯,第三次,间隔四十一秒;第四次,三十五秒。平均值在波动,但总趋势……她突然意识到,这些间隔加起来,接近某个数。
她强行抽离,能力中断。鼻腔微热,但没流血。低头在册子上快速计算:前三次波动周期分别为108秒、115秒、112秒。平均111.7秒。接近但不精确。她合上眼,再启一次。
这次她改变策略,不再追踪单点,而是锁定残渣整体的呼吸式起伏。每一次“吸”光,是能量凝聚;“呼”时,蓝光外溢。她用指节在桌沿轻敲,模拟节奏。第四次峰值到来时,她数到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