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5章 矛盾暗涌再浮现
林晚靠在椅背上,手指压着眉心,鼻腔里那股铁锈味还没散。她闭着眼,呼吸很轻,可脑子里全是残渣断电瞬间逆流的能量线,像一根烧红的针扎进太阳底。苏悦把冰袋塞进她手里,力道不容拒绝。
“你不能再用了。”苏悦声音压得很低,“三次上限,刚才那次是第二个。”
“我知道。”她没睁眼,“但信号不是回应,是回信。有人在等它。”
实验室安静下来。老陈在终端前调整防火墙参数,小舟盯着双通道波谱图,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没人说话,可空气里有种东西在涨——不是恐惧,是被盯上的感觉。
林晚睁开眼,目光落在公共舆情面板上。屏幕右下角滚动着几条热帖标题:“重建优先,别拿民生赌科研”“残渣研究烧掉三百万,换来几道红光?”“云都缺的不是数据,是饭碗。”她盯着那些账号,发帖时间集中在十分钟内,语言结构雷同,连错别字都一样。
“小舟,调后台ip,查转发路径。”她声音哑着,“我要知道这些话从哪冒出来的。”
小舟快速操作,眉头越皱越紧。“七成流量来自同一集群,伪装成市民账号,但注册信息批量生成。不是自发讨论,是推手。”
林晚慢慢坐直。她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残渣的信号一旦被更多人理解,恐怕会失控。可现在,有人抢在恐慌之前,把研究钉上了浪费的耻辱柱。
她抬手摸了摸还在渗血的鼻孔,纸巾上又染了点红。身体像被抽过一遍,可脑子不能停。她让小舟把近十二小时的发言做语义聚类,自己接入市政信息流后台,凭着临时权限翻出三股主要发声源——一个是重建委员会,一个是商会联席,还有一个打着“市民监督团”旗号的民间组织。
“重建委员会。”她念出名字,目光落在代表周振的公开资料上。五十岁,履历干净,最近半个月在多个场合强调“资源必须优先投入基建与就业”。
可她记得,三年前地下能源站事故后,正是这个人,在听证会上主张“技术追责暂缓,先恢复供电”。后来调查被压下来,相关数据封存。她没证据,但直觉像根细线,缠住了这个人。
“安排见面。”她说,“明天上午十点,以汇报阶段性成果为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