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辛海棠 作品
第173章 希望萌芽(第3页)
更可怕的是,他们的逃亡企图,往往还没开始,就被同营棚里、害怕被连坐或者想立功减刑的“自己人”举报了。
“那边!西边有人要跑!”
“快来人啊!这边有人翻栅栏!”
“抓住他!他想跑!”
呼喊声、哨子声、枪声、弩箭破空声、以及被抓捕者的哀嚎咒骂声,在寂静的夜里此起彼伏。
火光下,一个个妄图逃跑的俘虏被揪出来,捆得结结实实,如同死狗般拖走,丢
进临时设立的禁闭牢笼里。
等待他们的,将是更严厉的审查和最终的审判。
三天期限,在一种极其诡异而紧张的气氛中过去。
俘虏营如同经历了一场无声的清洗,自首的、被举报的、试图逃跑被抓的,所有身上背负有伤害百姓罪行的俘虏,被一一甄别出来,单独关押,登记在册。
当王策的军令第三条“自由选择”开始实施时,呈现在众人面前的,是泾渭分明的两个群体。
一边,是少的可怜的、经过初步核查基本清白的俘虏,共计八百人。
他们脸上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重获自由的激动,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一丝对王策那匪夷所思“仁慈”的难以置信,他们排着长队,在登记点前做出选择。
“大人……小的……小的想回家……家里还有老娘……”
一个中年汉子哽咽着,他领到了用油纸包好的三个杂粮饼子和一小块沉甸甸的碎银,还有一张盖着延安府大印的路引。
他捧着这些东西,如同捧着稀世珍宝,噗通一声跪下,重重磕了几个响头,才在士兵的催促下,一步三回头地走向归乡的路。
“俺……俺没家了……老家遭了旱灾,人都死光了……俺……俺留下!俺有力气,能干活!”
另一个身材壮实的青年,毫不犹豫地在“留下接受劳动改造”的册子上按了手印。
选择留下的,占了绝大多数。
希望,不知不觉在这片黄土之中开始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