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圣旨到(第2页)
王策没有再看那片血腥的刑场,他带着众人,在百姓敬畏和感激的目光注视下,沉默地踏上了回城的路。
刚才的快意恩仇,似乎并未在他心中留下太多波澜、
唯有那酷烈的鞭刑,昭示着他对“规矩”的维护,是何等的铁血无情。?x-q^k-s¨w?.\c^o′m′
一行人刚回到庆阳府衙门口,还没来得及下马,就见王策的岳父李思成脚步匆匆地从府衙内迎了出来,脸上带着一丝凝重和焦急。
李思成顾不上寒暄,压低声音急促道:“贤婿!你可算回来了!”
“朝廷……朝廷派使者来了!是翰林院编修张凤翔、司礼监太监黄有礼,持圣旨而来,人已在府衙花厅等候多时了!”
“朝廷使者?”
王策微微一怔,随即嘴角缓缓勾起一抹玩味的弧度。
他翻身下马,拍了拍身上并不存在的尘土,语气轻松得甚至带着一丝调侃。
“哦?朝廷的使者?咱们这边打打杀杀,劝农理政,忙得昏天黑地,我自个儿都快忘了,大家头上还顶着大明朝廷的官帽呢。”
他这半开玩笑的话,引得身旁的刘瞎子嘿嘿直乐,连一向沉稳的朱慈烨,嘴角也忍不住微微上扬。
是啊,在这庆阳三府之地,百姓只知有王策,有能让他们吃饱饭、主持公道的天策军,谁还管那远在天边的朝廷?
王策整了整那身衣服,眼中闪过一丝深邃的光芒,举步向府衙内走去。
“走吧,去见见这位‘天使’。看看咱们那位远在京师的皇帝陛下,又给咱们这‘边陲小吏’,派了什么‘好差事’。”
明朝建立之初不允许太监识字,本来圣旨宣读传递和太监无关,但是朱棣当皇帝时期又允许了太监识字,所以司礼监又开始在这里面扮演政治角色,随着制度的完善,就渐渐变成了由翰林院出人负责宣读,司礼监传递。
不过仔细想想也是,太监中气不足,嗓音又不好听,为了显示天家威严,可不得找个中气十足的大男人宣读?
庆阳府衙花厅内,檀香袅袅,却驱不散那股无形的、来自权力核心的沉闷压力。
翰林院编修张凤翔的官靴踏在光洁的金砖地上,声音清脆,他手持明黄卷轴,面容肃穆,目光扫过厅内众人,最终落在为首的王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