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新身份(第2页)

这对于一个身在异乡、心系祖国的德国记者而言,无疑是极具冲击力和引人深思的。

接着,他又巧妙地将话题转回中国,语气中充满了对祖国命运的痛心和对侵略者的愤慨:“至于中国,虽然目前国力孱弱,屡遭强敌欺凌,上海、南京等大片国土沦丧,无数同胞惨遭屠戮,但中华民族拥有数千年的文明底蕴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p′f·w^x¨w`._n?e/t\

日本人想要鲸吞中国,灭亡华夏,那是痴心妄想!

他们最终必然会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被拖垮、被耗尽,最终落得一个可耻的下场!只是,这个过程,恐怕会非常漫长,非常痛苦,需要我们付出难以想象的牺牲,这是一场痛苦的持久战!”

他的声音不高,但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充满了坚定的信念和对未来的某种“预见性”。

英格丽·施耐德听得美眸中异彩连连,几乎忘记了自己身处何地。

林默的这番分析,虽然对德国未来命运的断言听起来大胆得近乎“危言耸听”,甚至有些“狂妄”,但其逻辑之清晰,视角之宏大,对国际局势和战争本质的理解之深刻,远远超出了她所接触过的大多数中国人,甚至一些自诩为“中国通”的西方观察家!

尤其是他对中日战争未来走向的判断(人民战争、持久战、日本最终失败),以及对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信念,让她感到深深的震撼和……一丝莫名的触动。

这个男人,绝非池中之物!

他身上所展现出的智慧、见识和气度,与他那身略显寒酸的衣着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他究竟是什么人?他为何会流落到如此境地?他之前又经历了什么?

无数的疑问,如同雨后春笋般在英格丽心中涌现。

一番“高谈阔论”之后,林默恰到好处地收住了话锋,脸上露出一丝仿佛“言多必失”般的懊悔和惶恐,对英格丽歉意地笑了笑,用回了英语:“抱歉,施耐德小姐,一时有感而发,说了些不着边际的胡话,或许……有些杞人忧天了。还请您不要见怪,更不要将我这些浅薄的看法外传,以免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他这副“后怕”的模样,反而更让英格丽相信,他刚才所说的,都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想法,而非刻意编造的谎言。

英格丽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有欣赏,有好奇,有震惊,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棋逢对手般的兴奋。

她摇了摇头,同样用回了英语,语气却比之前更多了几分郑重和亲近:“不,林默先生,您刚才的见解,非常……非常深刻,而且极具前瞻性。坦白说,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很多问题有了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