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生活(第2页)

他特意点明要“亭子间”或“小阁楼”,这种位于石库门建筑楼梯转角处或顶层的小房间,通常面积不大,条件也相对简陋,但租金便宜,也比较独立,不容易受到其他住户的干扰,正合他的心意。

其中一个三角眼、脸上带着几分痞气的男子,接过香烟别在耳后,上下打量了林默一番,吐出一口浓黄的烟圈,慢悠悠地说道:“亭子间嘛,倒是有几处。就看这位小兄

弟想寻个什么样的了?是朝南亮堂点的,还是朝北阴凉点的?对租金……有啥讲究啊?”

林默知道,这是在探他的底。他故作憨厚地笑了笑,说道:“小弟也没什么大讲究,只要能安安稳稳住下,邻里和睦些就行。+5+4¢看+书/ ¨勉!废¢粤_读.预算嘛……自然是越实惠越好,毕竟出门在外,挣钱不容易。”他这番话说得既实在又留有余地。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和许诺了“看房茶水钱”(几个铜板或一两角的小费)后,那三角眼男子最终答应带林默去看几处房源。

转了,在同福里七号,林默看中了一间位于二楼楼梯转角处的朝北亭子间。

这是一栋典型的三层石库门建筑,外墙的红砖己经有些斑驳,但整体结构还算坚固。

弄堂里人来人往,充满了浓郁的市井生活气息,有孩童的嬉闹声,有主妇的叫骂声,有小贩的吆喝声,虽然嘈杂,但也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反而能为他的“普通人”身份提供更好的掩护。

亭子间确实不大,约莫七八个平方米,里面只有一张吱呀作响的旧板床,一张桌面坑坑洼洼的破旧木桌,和一把缺了条腿用几块砖头勉强垫平的竹椅子。

窗户朝北,光线略显昏暗,但从窗口望出去,可以将大半个同福里弄堂的景象尽收眼底,倒也算是一个不错的观察点和预警哨。

房东是一个尖嘴猴腮、穿着一件不合身的长衫、一双小眼睛滴溜溜乱转的中年男人,名叫赵宝根,一看就是个精明算计、唯利是图的主。

据那三角眼介绍,这赵宝根的父亲(原房主)刚过世不久,他急于将房子都租出去换钱,好去赌场里快活。

赵宝根一见林默,便开始唾沫横飞地吹嘘这房子的“地段好”、“交通便利”、“邻里和睦”,又哭穷般地抱怨“如今物价飞涨”、“日子难过”,话里话外都是想多要些租金。

最终他开出的月租金是一块半大洋,押一付三。

林默并没有立刻答应。为了维持人设,他还得装一会。

等他仔细地查看了房间的门窗是否牢固(特别是门锁,虽然简陋,但至少能用),询问了水电(老虎灶打开水,公用茅厕)的使用情况,甚至还“不经意”地向那三角眼和赵宝根打听了一下这栋楼里其他住户的情况(例如都是些什么人,好不好相处等)。

“一块半大洋一个月,说实话,对于这么个小亭子间,着实有些贵了。”林默故作为难地皱了皱眉,对那三角眼说道,“王阿哥(他对三角眼的称呼,套近乎),您是行家,也帮小弟句公道话。我这初来乍到的,手头也不宽裕,能不能再跟赵先生商量商量,给个实诚价?”

三角眼与赵房东交换了一个只有他们才懂的眼色,赵房东便立刻开始新一轮的哭穷和诉苦,说什么“这己经是跳楼价了”、“再少就亏本了”。

林默也不着急,他从口袋里又摸出那包“哈德门”,给三角眼和赵房东各递上一支,自己也点上一支,慢悠悠地抽了起来,一边吞云吐雾,一边不紧不慢地说道:

“赵先生,您这亭子间朝北,冬天阴冷,夏天闷热,光线也不太好。而且,它正对着楼梯口,人来人往的,难免有些吵闹,不安静。再说了,这屋里的家具也忒简陋了些,连张像样的桌子都没有。您看,我这人呢,就图个安稳,轻易不挪窝。如果我长租,比如先租个一年半载的,您能不能给个一口价,大家都省心?”

他这番话,既有理有据地指出了房间的不足,又暗示了自己有长租的意愿,还给足了中间人三角眼的面子,但这一切都是为了人设。

经过一番你来我往、唇枪舌剑的“拉锯战”,期间林默又巧妙地暗示了一下自己“在洋行里做事,收入还算稳定,不是那种拖欠房租的无赖”,最终,双方各退一步,以每月一块二角大洋的租金,押一付三,外加林默私下里又塞给了那三角眼五角大洋的“茶水费”和一包“哈德门”香烟作为“辛苦费”,成功租下了这个位于同福里七号二楼的亭子间。

虽然多花了一些“中介费”和“人情费”,但林默觉得值得。他不仅租到了一个相对满意的、符合他“普通人林默”身份的落脚点,也初步展现了自己“懂规矩”、“会来事”的一面,这对于他未来更好地融入这个复杂的市井环境,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