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而深 作品

第42章 天盛新政,唯愿大明人人如龙(上)(第2页)

"一月之内,各州府县衙、卫所驻地,必择地建起或改制官办学堂!所需银两、物料、人工,户部即刻拨付,不得延误一日!"

"朕要看见校舍拔地而起,听见书声朗朗入云!"

命令如刀,不容置喙。

新任工部尚书阎立德深吸一口气,重重踏前一步,声如洪钟:

"臣,领旨!工部上下,必效死力!

"若误了陛下兴学大业,老臣提头来见!" 声震殿梁,一股子沙场搏命的狠劲扑面而来。`我.地*书·城+ *蕞*辛!蟑′劫+埂`辛-快~

紧接着,李宽抛出了解决"书荒"的关键钥匙。

"活字之术——"

"今赐天工司!" 他手一挥,几名内侍小心翼翼地抬上一个覆盖明黄锦缎的木盘。

锦缎揭开,数百枚黄澄澄的铜活字在殿内灯火下闪烁着金属特有的冷硬光泽,旁边是几册装订好的样本——

《蒙学千字》、《算学初阶》、《声韵切要》。

"以此术,日夜不停,刊印天下!"

"册中数字,名曰‘阿拉伯数字’,运算之便,远胜筹策;"

"此套符号,名曰‘拼音’,乃字音之标,开蒙之捷径!"

李宽拿起一本《算学初阶》,随手翻开,指着其中一页:"看此‘加减歌诀’,配以阿拉伯数符,稚子三日可通!"

"陛下圣明!此术...此术神乎其技!" 大儒孔颖达,几乎是扑到样本前,枯瘦的手指颤抖着抚过那清晰规整的墨字,又捻着那光滑坚韧的改良纸张。

系统兑换的廉价纸张技术己悄然融入工部。

孔颖达浑浊的老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狂喜,"有此利器,教化万民,指日可待!指日可待啊!"

他激动得胡须乱颤,声音哽咽。

困扰儒家千年的"书贵"难题,竟在此刻看到解决的曙光。

李宽的目光转向户部尚书陈瑜,这位以精细刻板著称的老臣立刻感到一股巨大的压力。

"陈卿,凡入学者,家中田亩不足二十亩,或为匠、役、军户者,其笔墨纸砚,皆由朝廷一体支应!"

"所需银钱,自内帑奇珍阁利银中拨付,无需户部库银!"

李宽堵死了任何可能因"靡费"而产生的推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