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萧玉篇(二):不负经年苦学,成功入选(第2页)
很快,我便看清了与我一同被纳入宫闱,以及早己在陛下身边占有一席之地的几位主要"姐妹"。
她们,便是我未来命运棋局上,或明或暗的对手与参照。
淑妃,冯婵。
岭南冯氏分支合浦的明珠,开国功臣冯盎的侄女。
她是陛下登基后广纳后宫时,第一个被册封为妃,也是第一个被宣召侍寝的女子。
这份"荣宠",在旁人看来,几乎奠定了她后宫中无可撼动的地位。\m?y/r\e`a-d\c-l,o^u/d/._c¢o~m?
我远远见过她几次,容色端庄大气,举止沉稳有度,唯视陛下为神祗,信仰狂热。
嫉妒?
不,我心中异常平静。
冯家的赫赫军功,陛下初登大宝对功臣的安抚与倚重,冯婵的地位几乎是必然的。
我认为这是朝堂平衡之术在后宫的延伸,无关情爱。
我能感觉到,陛下对她,是尊重的,是给予体面的,但那份情感深处,似乎总隔着一层名为"信仰"的薄纱。
敬重有余,亲昵不足。
她像一座稳固的山,代表着陛下对开国勋贵的态度。
明白了这一点,我对冯昭仪反而生出一种奇异的"安心"。
只要冯家不倒,只要她不犯大错,她的位置就稳如磐石。
她不会是我最大的威胁。
甚至,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后宫的"定海神针",让某些人不敢太过放肆。
某种程度上,她是我可以暂时"忽略"的对手。
真正的波澜,来自慧嫔,崔莹。
她出身清河崔氏,真正的千年世家,累世公卿,门生故吏遍布朝野。
她的才情,即便是我,也不得不承认,堪称无双。
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信手拈来,出口成章。
那种浸润在骨子里的世家风雅与书卷气,是后天如何苦练也难以企及的。
陛下也曾赞赏过她的才思敏捷。
然而,正是这份显赫家世与满腹才情,成了她致命的弱点,或者说,是她自己为自己挖下的陷阱。
她太倚仗她的姓氏了,言谈举止间,总带着一种"崔氏女"天然的优越感,仿佛这深宫,也需得给清河崔氏几分薄面。
她似乎忘了,我们的陛下,是何等人物?
他是拨乱反正、开创盛世的神君转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