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遍地开花(3)
一道道目光汇聚到诸葛亮身上。!薪/完`本?神?栈* ^蕪_错`内?容.
相较于典满、许仪他们,曹政的眼神就显得复杂不少,当初诸葛亮要从贾诩手中,逐步接管军屯,军工,军屯学诸事,他这心底是有想法的,毕竟诸葛亮太年轻了,再加上还是外姓,跟曹氏并无紧密联系,这跟贾诩是有本质区别的。
真要是诸葛亮有什么想法,这对曹氏根基而言,无疑是一巨大隐患啊。
但是随着一些事情的发生,使得曹政这一想法改变了,这也叫其对诸葛亮有了全新认识。
别的不说。
就单单是元戎弩的问世,如果不是诸葛亮得知其所遇难处,在了解元戎弩要求后,对弩机的内部结构进行调整,实现连发的前提下,还解决了射程与精度问题,恐这次来征东将军府,就不会有元戎弩了。
“公子,此事亮也无法做保证。”
诸葛亮沉吟刹那,表情正色道:“眼下军器局在各处规模是多,但却己经把路给走偏了,形成了杂却不精的趋势。”
“不可否认,在既定的制式军器甲胄等方面,军器局在各地的产量是惊人的,不过牵扯到这些新式制式军器甲胄,想要达到公子心中预期的目标,如果不进行调整的话,恐是很难达到公子的满意。”
“嗯?”
曹昂眉头微蹙起来,显然诸葛亮讲的话,跟他想的不太一样。·天_禧_暁-税¢蛧! ′更,歆?嶵*筷/
军器局,他还是了解的。
整体产能是稳步提升的,牵扯到研制这块儿也还不错,只是到了诸葛亮这里,这些优势怎么就不明显了?
“就以陌刀为例吧。”
瞧出曹昂的疑惑,诸葛亮走上前,拿起那把陌刀,寒芒在刀身上闪过,“此刀的问世,是具有非凡意义的,如果能够形成一定规模的列装,以步战力撼骑兵,不再是什么奢望。”
人马俱碎!!
曹昂盯着诸葛亮拿起的陌刀。
陌刀有多厉害,曹昂是清楚的。
但也是这样,陌刀的研制耗费很长时间。
“陌刀的用料,是以坩埚炼出的钢,以特殊工艺进行锻造的。”诸葛亮看了眼所持陌刀,随即表情严肃道。
“可据亮掌握的情况,公子提出的坩埚炼钢法,是分散于南阳,襄阳等地的,产量虽有提升,可是却满足不了军器局的需求。”
“当然,除了坩埚炼钢以外,还有灌钢法等技艺,能够熟练操作这些技艺的匠师太少了。”
“孔明的意思,是供应这些新式制式军器甲胄的原料产能不足?”曹昂听明白诸葛亮是何意了,故而开口道。′咸,鱼+墈·书+ \毋^错.内!容?
“除此以外,是从事各项原料的匠师占比太少,还有锻造新式制式军器甲胄的匠师过少?”
“是这样的。”
诸葛亮点点头道:“这是今下军器局所遇瓶颈,如果能够集中资源,加大培养专精匠师力度,提高原料供应占比,新式军器甲胄方有可能批量生产,继而发挥出它们应有之威。”
“不这样的话,即便公子对军器局提供再多想法,恐也很难维系下去,毕竟军器局的魂是在其自身,而非是外来的。”
明白了。
曹昂心里暗暗道,他知道诸葛亮讲这些话是何意了。
站在他的角度来看,在过去,他的确是对军器局很上心,为此拨付了大批钱粮,还制定了诸多政策与方略,但是在一件事上,他做的还不够,即军器局的各级组织构架,这就没有形成高效的协同,继而导致某些方面是处在失衡状态的。
“公子,亮准备了一些方略。”
在曹昂深思之际,诸葛亮将陌刀放下,随即掏出一份公函,递到了曹昂跟前,“对于军器局而言,甚至是船舶司,需要从快解决的,是与州郡县对应的构架。”
“在襄阳的军器局,船舶司,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东抓一把,西抓一块,而是应站在更高的位置,去统筹抓好在各州筹建的军器局,船舶司分司。”
“保密的确要做好,这是军器局,船舶司的根基所在。”
“但是两处的发展,应着眼于荆豫徐扬西州治下,不同的地理位置及环境,做出对应的调整才行。”
曹昂接过公函,表情正色的翻阅起来。
诸葛亮写的这份方略,不止是简单的涉及军器局、船舶司两处,还把军屯学,军屯管理都牵扯其中了。
甚至以此为引,为后续调改军屯谋定了基础。
当然这前提是先将军器局、船舶司的事做扎实才行。
曹昂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人与人的差距,就是在这里体现出来的。
曹昂深知,诸葛亮的这份方略,不止是着眼于当下那么简单,更是为今后进行了布局,毕竟军工体系不可能只局限于某些地方,眼下曹氏所辖地盘,是在黄河及长江沿岸,可以后呢?
这控制的地盘更多。
倘若只局限于一些地方,等到将来需要大规模换装时,难不成就靠这些地方进行
运转,这不是在浪费资源和时间吗?
曹昂合上公函,深吸一口气,看向诸葛亮道:“既然孔明有此方略,那就放心大胆的去推行,该怎样做,孔明自行决断即可。”
诸葛亮的表情变了。
他没有想到曹昂会给他这等信任与权限。
讲一句不好听的话,如果他真要从中做些什么,这是会对曹昂,甚至是曹氏,产生深远影响的。
只是诸葛亮哪里知道,曹昂是以此来收他的心。
诸葛亮是可以做些什么,但这对他本人,对诸葛一族,又有什么好处呢?
曹昂就是要叫诸葛亮明白,对于他信任的人,他是无条件支持的,哪怕是需要耗费大量钱粮,但只要能见到对应成效,那他一定会全力配合的。
“不过孔明,某需要一个期限。”
曹昂盯着诸葛亮,继续道:“毕竟就今下的形势,跟江东那一战恐长不了。”
“一年,亮能使军器局,船舶司有变化。”
听到这话,诸葛亮表情正色,看向曹昂道:“能满足部分军需所求,两年,不管公子需要多少,军器局、船舶司能按期交付所需部分,前提是公子能满足军器局、船舶司一应所需。”
“好!”
曹昂拍手说道:“那某就拭目以待了!!”
斗志,在诸葛亮心底生出。
他也很想看看,在他的执掌下,军器局、船舶司到底能有怎样的变化,而在此基础上,与之相对的军屯学及军屯,又能带来怎样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