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朕有天子十二卫(第2页)

只是西域之战乃一地之争,大周漠北两国尚不至于殊死相博,可若是北境全线出兵,深入漠北,那可就要演变成灭国之战,必成不死不休之局面,朕……”

“陛下,我天朝正统岂容宵小冒犯,漠北汗国狼子野心,而今冒犯天颜,妄图行欺天之举,此等行径若不讨之,我大周何以立国?陛下百年之后,何以面对列祖列宗!”

王诩此刻须发飞扬,怒目圆睁,一副要以命死谏的架子。

“陛下今日若是不同意发兵之事,臣就一头撞死在这金殿上,到九泉之下,去向列祖列宗诉说!”

“王卿何必急切,国仇家恨,朕何时说不再增兵了?

只是军国大事自然要慎而重之,所谓一人智短,众人智长,如此大事,自然要你我君臣共商共议,慎重行事,否则若是贸然起兵,到时候大兵损折,国威丧尽,岂不更堕了我天朝上国的威名?”

武皇见这老头一步步朝大殿的柱子挪去,顿时也是好言安抚。

“陛下所言甚是,老臣言语无状,还请陛下降罪!”王诩脸色稍缓,恭敬道。

“无妨!”武皇没有和他计较,随后看向跪着的众臣:“王卿所言,尔等都己听真,诸卿可有异议?!”

“王老大人老成谋国,一腔忠义,臣等敬服!”

朝堂上,一众朝臣在经过短暂的窃窃私语之后,便是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异口同声,整齐划一。

武皇眸光一沉:“既然众卿皆是众口一词,那……”

“且慢!陛下,臣兵部尚书崔同有异议!!”

此时,一名中年大臣出班,朗声请奏。

崔同,博陵崔氏之人,永徽十年进士登科,永徽十一年下放地方,任职福州。

永徽十七年,因政绩突出,调任扬州刺史。

上元三年调任回京,为礼

部主事。

上元五年,平调兵部主事。

凤仪西年,擢升兵部员外郎。

凤仪十年,升兵部左郎中。

凤仪十三年,升兵部左侍郎。

凤仪十七年,升任兵部尚书,正三品,成为朝堂上当之无愧的大佬。

虽然说这个时代的兵部和后世的没法比,毕竟六部上头还压着三省,供着三个活爹,但不可否认这个官职己经是位极人臣了。

虽然王诩的国子监祭酒很是清贵,说起来朝堂上大半朝臣都是他的学生,但和崔同比起来,似乎就又差了那么一些了。

只不过大家都有些诧异,崔同是博陵崔氏的人,而王诩是太原王氏,作为几家大族,他们平时不都是守望相助,同进同退吗?

这怎么……

“哦?崔卿有何异议?”

武皇愣了一下,随后开口道。

“陛下,诸位大人……”

崔同先是冲着皇帝行了一礼,随后看向诸位朝臣。

“自我朝太祖皇帝至今,历代君王只有开疆拓土,牧马千山,何曾有过避战退缩,放任自流之举!

一举拿下漠北固然重要,可剑南道,岭南道,乃至西域,都是我大周历代先帝辛苦打下的江山,难不成就为了平定漠北,就讲这些地方拱手相让吗?

王老大人此言,请恕臣……不能苟同!”

被突然间扣了这么大一顶帽子,王诩哪里能忍,当即就出班对峙:“崔尚书,老夫何时说过要放弃岭南,剑南两道以及西域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