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孩子?太子?(第2页)

也是这一刻他才知道,原来这满朝上下,这些口口声声忠于他们李家的官儿,其实真正忠的,还是他们自己的利益。

这一刻,以往有很多不懂的,此时李玄都懂了。

当西市行刑台上的碎肉和血迹,随着冰雪融化而在地面上的砖缝里肆意蜿蜒时,街边茶楼里说书人的惊堂木正拍的噼啪乱响。

“嘿,就咱这位太子爷的做法,那可真叫一个大快人心,说什么太子爷手段残忍,难道那些被这些遭瘟的狗官害死的老百姓就不可怜?他们被活活冻死,饿死就不残忍?”

“说的是啊,几万百姓被饿死,到现在尸体都没人收,人家那么小的娃儿逃到雒阳做了乞儿,前些天还冻死了一大批,难道这些人的命就不是命?”

“都说官官相护,太子爷他老人家不过刚替咱们这些贱民出了口气,那些遭瘟的官儿这就坐不住了,非要把太子爷都拉下去,这他娘的……”

听着茶馆里说书人口若悬河地讲述太子如何怒杀贪官,朝廷官员如何弹劾太子,而今太子又被皇帝下旨禁足东宫,一时间满座群情激奋。.d~1\k!a*n¨s-h-u¢.¨c′o?m/

几日后,关于太子仁义,为百姓不惜得罪满朝官员甚至触怒皇帝的事不胫而走,一时间雒阳甚至周边地区的百姓都知道了

这些被官员剥削了一辈子的泥腿子哪里见过有达官贵人为了替他们主持公道而把自己搭进去的贵族老爷,甚至这位还是太子。

一时间,群情激奋,百姓纷纷进京,于紫薇宫,应天门前跪谏,请求皇帝还太子公道。

那一天整

个雒阳万人空巷,应天门外百姓沿街跪伏,从应天门一首到雒阳城门,黑压压的几乎不见尽头。

人群里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上至七旬老翁,下至西岁稚童,都是在应天门外跪地请愿,人数不下数万,规模空前浩大。

而这一幕,也是把皇帝「逼的」不得不出面安抚。

后,皇帝下旨撤销太子禁足,并予以勉励,同时将下旨申饬上书弹劾太子等人,更有部分官员遭遇贬斥。

《周史·世宗本纪》于此有载:

凤仪十九年春,正月,京师民数万聚阙下,自应天门至城郭,绵延不绝,时百姓伏地泣曰“太子仁圣”,声浪滔天,以震宫廷。

后,帝登城宣谕曰:东宫诛奸虽逾常法,然事急从权,亦合天心民意,故不作追究。

遂解太子禁足。

然,中书舍人韩渊,刑部侍郎郭允,都御史杨万方等十九人,因劾太子“暴虐”以致民心不安而遭贬黜,或谪岭南,或发甘陇。

是日,百姓焚香叩首,称圣天子垂听草野,太子仁厚乃陛下抚育教化之功也。

此为后话,暂不提。

十五后,朝廷开朝,依旧是太子监国,举国军政皆交托太子之手。

只不过相比于年前,此时的李玄身上更多了几分成熟稳重的气质,此时的他和还在世的武皇,以及谢世多年的高宗竟是越来越像了。

对于那些大臣,李玄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怯懦,而那些自恃德高望重的老臣,也再没有人敢跟李玄倚老卖老了。

处理完国事后,午膳时李玄便到九洲池给皇帝问安,同时在那里吃了饭。

席间,武皇看着明显成长了不少的李玄,越发苍老的她也是满意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