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底线(第2页)

但有一说一,羊毛织成的毛布和丝棉根本没法比,或许比中原百姓用的麻,或者南方百姓用的木棉要好不少,但那也是相对来说的。

受限于时代的生产力,在这个年代刘宇不可能弄的出来比棉花性价比更高的东西来御寒,毕竟他也没有系统什么的,签个到就能送他一大堆羽绒服。~萝?拉+小-税, ^蕞?新?彰′结*哽*辛^筷+

所以,棉花必须种。

只不过,辽东这地儿不适合种棉花,相比较来说,三韩之地还行,只不过种了棉花粮食就要少收一茬,毕竟这玩意儿的生长周期实在是长。

虽然他在三韩之地种的是棉花,但那边儿的人也是要吃饭的,不可能餐风饮露就消化出来卡路里,他总不能逼着那里的人活活饿死,所以粮食就成了问题。

回顾现实,辽东这块儿地不可能供的起这么多人吃饭,别说种粟和小麦,就是种土豆都不行,所以刘宇只能扩大和大周的贸易规模。

作为很多年没打过仗的大周,这位刘宇的邻居简首富得流油,那屯在太仓的粮食都快发霉了。

如果贸易可以开展,他们绝对能稳定供货。

当然,刘宇必须见到货才能开始种棉花,要不然……

听到刘宇认认真真地解释,此时长公主和齐王殿下都是有些目瞪口呆。

他们当然知道皇帝为了底层百姓的衣食住行整天发愁,但奈何这时代它的生产力就这么高,有些事儿也是没办法。

此时知道有棉花这种可以代替昂贵丝棉的好东西,他们自然是惊叹。

只不过刘宇有些话没说,相比较三韩,大周的山东,河南等地种棉花无疑更好一些,只不过他此时还没有下定决心要跟大周死磕。

哪怕他此时处处受制,他也不想自家人斗得两败俱伤,然后让西方蛮夷做大冲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