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使臣(第3页)
于是,第一次会面,双方基本上话都没说两句就不欢而散。
而第二次,第三次会面,虽然没有再发生这种事,但那气氛同样不和睦,双方剑拔弩张互不相让。
许正作为读书人,在这件事上那是真的寸步不让,强硬的态度让那几个御史台的「硬骨头」都是首呼好家伙。
他们在御史台可是听说过,许正这人媚上欺下,谄媚惑主,毫无道德礼仪廉耻。
可是今日一见,他们都觉得许正乃是国之重臣,这种为了国家利益分寸必争的态度让他们可是大吃了一惊。
就这样,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转眼半个月过去,时间接近十二月中旬,距离过年己经不到半个月,这时候……
大周朝廷那边儿又派人来了。
这一次来的是一位大人物,乃是大周如今的新任礼部尚书,崔家子弟……
崔正玄!
老崔头来了之后,原先的使团便是立马解散,所有一切由新来使团全权接手。
而这个被大周皇帝派来的新使团的态度,和之前使团可谓是天壤之别,他们除了针对大周对大乾的赔款,以及通商一事进行了部分修订之外,其他几项可是当场就拍板同意。
那速度快的让许正这些人都会措手不及。
仅仅两天,双方就赔款和通商一事达成协议,大周既然与大乾结为盟国,且为兄弟之盟,自然对大乾的贫苦不能坐视不管。
故出于对大乾百姓的怜惜,大周无偿援助大乾,粮西百万石,钱六百万贯,至于通商一事,除了税率比武皇年间略高,其他的按照大乾要求来。
只不过,关于最后签字用印流程时,对方却说让许正他们别急,因为大周既然付出了这么多,只为了两国联盟,那联盟就要有一个正式的形势,
于是,崔正玄要求到上京面见大乾皇帝,只有确定两国联盟,他才能签字用印。
为了两国和平,许正他们答应了,于是双方从幽州星夜兼程赶回上京,他们到上京的时候是十二月二十一,两天后,皇帝召见大周使臣。
大乾,天授元年,十二月二十三,大周使臣如上京,朝见大乾天授皇帝!
十二月二十三日大朝会,年轻的皇帝端坐龙椅上,看着下方站的笔挺的崔正玄。
刘宇抬手制止了文臣武将的即将暴走,没有让他们开口,而是自己说了句:“早闻大周乃中原正统,礼仪之邦,而今一见,当知传言缪也!”
崔正玄反问:“陛下何出此言?”
刘宇轻笑:“既知礼仪,当知君臣之道,莫非大周使臣在周国,也这般面君不拜吗?”
对此,崔正玄脖子挺着,义正言辞地回应道:“非也,为臣拜君,自是正理,但上国使臣不拜下邦之主,故本使拜不得陛下!”
这一句话,大乾朝堂彻底躁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