叼嘴巴 作品

第30章 在离陛下极远处,当真没有鱼目混珠之人?(第3页)

他眸中露出赞赏之色,肖燃在他面前表现的向来都是治国的才华,如今还展露了一丝文采,让他心里既高兴又惊讶。

刚捡到这孩子的时候,恐怕连字都认不全呢,现在竟然能出口成章。

始皇帝高兴之余,又不免有些惭愧,若是小十九从小就呆在朕的身边,恐怕现在应该当会更加的才华横溢。

肖燃嘿嘿一笑,哪里还有担心的神色。

显然刚刚也是配合始皇帝闹着玩。

他恭敬道:“都是陛下教导的好...否则臣一个大字不识的少年又怎么会到今日的地步呢。”

始皇帝欣慰的看向肖燃,温和道:“这一切都是你自己得来的,朕什么都没做...”

“这些都是你应得的啊!”

肖燃不明所以,只当是始皇帝对自己的信任和偏爱。

“没有陛下赏识,给臣机会,臣便是天纵之才,也是无处施展啊。”

“现在大秦更是将教育重视,吾等百姓身为大秦子民,是吾等的福气。”

“陛下下令将《三字经》推广至全国,十年后,如臣这等人将比比皆是,口诵圣贤文章,心存微言大义,礼义廉耻存于一言一行之中...这都是陛下的功劳啊。”

肖燃将自己和百姓联系在一起又夸赞了始皇帝一波。

别的不说,光是锐意进取,大胆施为,始皇帝的气魄就远远不是寻常的人可以比拟的。

始皇帝闻言笑眯眯道:“'少了子正的建言献策,又怎么会有什么《三字经》呢,那些黔首真正该感谢的是你,子正所言教育乃强国之本,此话一点不假,我大秦也许将会成为有史以来识字人数最多的国家,到那时,人才如过江之鲫,大秦何愁不强?”

肖燃眨了眨眼睛,“如今大秦,天下学者入朝为博士,朝堂之中亦是人才聚集一堂...”

始皇帝背负双手,冷哼一声。

“不过是一群阿谀奉承之辈,还做着往日的美梦而己..”

秦军铁骑所到之处,战无不胜。

那些儒生或是因为怕死,或是因为想要将儒家发扬光大,纷纷媚于朝廷,始皇帝并不想大开杀

戒,这些人的生死不重要,是要做给天下人当表率的。

不过这帮人可不是能闲得住的。

以始皇帝对他们的评价便是废话太多,有用的太少。

肖燃挠了挠头,试探道:“陛下,其实臣最近在研究一个选拔人才的制度,若是能完整的实施开来,那天下英才尽入陛下毂中..”

“哦?”始皇帝一怔,他没有立刻询问,而是沉默了一阵。

“你这孩子说给朕听听..”

肖燃老老实实的将科举制娓娓道来。

“臣所言名为科举制,这科举制可以帮助陛下网罗天下人才,出身,爵位之高低将不会成为选拔的标准,一切以才能为准,

'征召'或者'推择'的方式固然有优点,但是缺点也是同样的明显..”

“我大秦虽有军功爵位制,但是如今之秦帝国己经是不可同日而语,打仗当然是军队在行,治理天下还得看才学之士。”

“所以爵位制便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大秦迫切的需要一种能够选拔真正人才的制度……”

“此制不拘一格降人才,以组织考试为基准,凡是身家清白,年龄符合条件者,都可以参加考试,试题便以治国之策,政务军事问之,筛选出真正的人才...”

肖燃详细的将科举制尽可能的描述的完全。

科举制能从隋朝流传了一千多年,足以可见其优越性。

放在当下的大秦也未必不可。

始皇帝听完,并没有立刻回应,而是沉默下来,意味深长的看了肖燃一眼。

“此科举制,不俗尔!”

他还有一句话没说,如锋锐利剑斩断贵族之根基也!

大秦的“推择”和汉朝的举孝廉没什么差别责。

看的是个人的名望。

只要家里稍微有点资财,去建桥修路,搞点公益,就能博取一个好名声,被推择上去。

不出大错,做个小吏是没有什么问题。

不过这里面可操作的空间也很大。

虽然秦法严苛,但是水至清则无鱼,这些事情根本无法真正的杜绝!

始皇帝深深的看了肖燃一眼,心里嘀咕起来。

朕的小十九是有意为之,还是歪打正着?.

他沉吟片刻,目光温和道:“子正啊,你这科举制可有详细的谋划?”

肖燃腼腆的笑了笑,“陛下,臣还是草创,此制颇为宏大,看来是需要一段时间去完善的。”

始皇帝微微一笑,摸了摸肖燃的头。

“你今年不过十三岁能想到这里己经不错。”

他沉默了一会,缓缓道:“你知道若是此科举制放出来,会是什么后果?”

始皇帝目光灼灼的看向自己的儿子。

他想要知道自己的儿子到底知不知道这科举制创出来会引发什么后果。

正如郡县制和分封制一般,每一个制度真正落实下来,影响的可是整个国家存在的时长。

一国之千万人,犹如精密机器中的细小零件一般,按照制定的框架下默默运行。

若是制定的规则有问题,那机器也坏的快。

而放在整个帝国的层面也是如此。

肖燃闻言一愣,他本以为始皇帝会对他的想法大加赞许,没想到倒是先问了他一个问题。

他沉吟片刻,“此科举制犹如军功爵位制一般,只是军功爵位制更多针对的是普通的黔首百姓,而科举制则是需要一定的知识..”

“家境殷实的家庭受到的影响颇大,他们多了为官的选择,比起推择的有限名额,凭借自己的本事去做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那些贵族则是损失最大...”

始皇帝眸中露出一丝笑意。

“为何?”

现在的始皇帝犹如循循善诱的老父亲,看着仔细思考的儿子,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年轻之时。

自己十三岁的时候己经继位,开始尝试以帝王之道平衡群臣。

一个又一个敌手,败在自己的手下!

说年轻,自己己经是一国之君王,连那些老奸巨猾的权势者都被自己斩杀殆尽。

说成熟,十三岁按照秦国律法,似乎还没有成年。

始皇帝看着年轻稚嫩的肖燃,血浓于水的温暖在心里涌动。

一老一少,仿佛日出之阳与日落之阳。

摆放在他们中间的是大秦帝国的传承。

肖燃思索道:“我大秦如今以推择和征召,以及入学室学习律法为基准,可以有机会成为大秦的官吏...”

“但是贵族在这些上面天生便是比普通的平民更有优势一些,家财万贯者,权势滔天者,推择和征召都不是难事。”

“然名额有限,各部门职位有限,能进去的却是只有那么一星半点,而咸阳之中更是如此,定有滥竽充数之辈,虽然眼下没有出现乱子,但这都是因为有陛下坐镇...”

肖燃沉吟:“若是后世皇帝,是否能够有如陛下这般的威势来震慑?固然秦法严苛,但水至清则无鱼,眼下凭借关系成为大秦的

吏还算是有些学识,但是百年之后的大秦是否还会如此?”

“若是那些贵族凭借权势将无能之辈送入秦吏之中,那岂非是大秦的蛀虫?”

“哪怕是现在,在离陛下极远处,当真没有鱼目混珠之人?”

始皇帝面色如常,仿佛肖燃说的一切他丝毫不在意一般。

肖燃挠了挠头,“于贵族们而言,一时之荣耀算不得什么,唯有后辈子孙接过他们的权力,才能保证族中的荣耀,所以科举

制一出,损失最大的自然是他们。”

始皇帝笑呵呵的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得好。”

“既然如此,你可还要继续推行这科举制?”

“小心举目皆敌..”

肖燃嘿嘿一笑,迎着始皇帝关切的神色,老老实实道:“臣年纪小,什么都不懂,旁人的眼色看不懂,只知道效忠于陛下,为大秦做贡献,科举制可以为陛下网罗天下的人才....”

“治理一国之朝政,岂能是庸碌之辈?此科举制可为大秦铸万世之基,臣甘愿为陛下之先锋!

始皇帝脸色一沉,“你就不怕有人将你当做眼中钉,肉中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