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蒸蒸日上(第3页)
还有就是纸币的油墨。
油脂也能用来做淬火剂,制药胶囊。
食品,能源,化工,材料,机械,各方面的用处都是极大。
大周的养殖规模太小,油脂获取速度太慢。
如果不靠猎杀鲸鱼等大鱼获得油脂。
很多工业发展,都会被限制。
所以。
在掌控京都之后。
秦布衣将齐州的产业,彻底往京都靠拢。
大周的领土太大,人又太多。
产业规模的发展,不是几十万人就能覆盖全国的。
这才哪儿到哪儿?
如今,整个海洋的资源,相当于就是大周独享。
虽说猎杀鲸鱼看起来有点那么不好。
但这个时代,可没什么动物保护主义等圣母组织。
前世西方工业革命,整个世界的资源,被他们攫取了五百年。
五百年的积攒,造就了西方的霸权主义。
然而这个时代。
秦布衣能够先一步掌控,自然不能便宜其他人。
别人能够捕猎,秦布衣自然也可以。
秦布衣掌控的渔船,多达三千多艏,可惜,大多都是小船。
大点的百丈海船,只有五六十艘。
捕鱼的效率实在太低了。
京都这边还在规划造船厂。
盐厂,腌鱼,油脂厂等等还要扩建。
秦布衣现在掌控的产业工人,不过百万之数。
这些工人平均在各行各业。
连江河诸省的两千万人的生活需求都无法满足。
更别说更南方的六千万人了。
大周的人口规模,和前世南宋的巅峰时期差不多。
两宋,北宋人口巅峰在1.2-1.4亿。
南宋人口在八千万左右。
大周的领土,其实和南宋差不多,人口也是极度相似。
在高产粮食没有传入之前,这己经是人力地力极限了。
但也能说明,整个大周的潜力,还没有完全激发出来。
还得发展。
秦布衣的这些规划,对于他本人来说,还看不上眼。
可是对于张梦瑶,谢惜清她们来说,那就是震撼了。
整个大周乱的快要亡国了。
怎么京都一片蒸蒸日上的感觉?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没有南方的资源,税赋,粮饷支撑。
京都拿什么办这么多工坊工厂?
如何维持京都如此繁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