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北 作品

第116章 远东藩镇北方集团军司令部(第2页)

同时,这个军事讲堂也是一次大规模“整风运动”,核心思想只有一个:忠心!

岳风舟也借着这次军事讲堂,成为了整个远东藩镇的最高领袖和唯一核心。

这期间,涌现出了一大批具备卓越军事才能的将领,而苏婉秋便是最顶尖的几个之一。

不但具有超常的战场洞察力和战略眼光,最重要的是非常沉稳,颇有一番军事大家风范。,二^8·看\书-网\ ′已?发`布/最*薪¨彰+截*

加上北方集团军内部兵力构成复杂,有猿人、哥萨克、鞑靼血统、东斯拉夫血统等,坐镇的这个人必须要能服众。

这里的“服众”并不是指资历,而是身份地位。

苏婉秋是岳风舟身边最亲近的人,单凭这点就可以镇住一众麾下悍将。

这次军事会议的另一个议题便是扩军!

在控制了松江支流南岸区域后,又解救了大批奴隶劳工,现在起治下的奴隶劳工己经达到了将近西百万。

岳风舟决定再次征召二十万大军,为接下来的西进和南征做准备。

西进,穿越白长山脉,进军支援北疆防线。

南征,挥军攻略新罗半岛。

这两个战略方向,岳风舟现在还有些拿不定主意。

不过他更倾向于西进。

海防城原本有一百多万人口,九成九是东方帝国血统,占据着绝对的主体地位。

但是解救了三西百万奴隶劳工后,这个比例降到了六成。

这个比例也还好,因为只要有他亲自坐镇远东,比例即使再低,他也能掌控住。

但是从长远考虑,必须让东方帝国血统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最低也要维持在九成左右。

又或者完成一次真正的民族大融合,但这需要时间。

这也是岳风舟倾向于先“西进”的根本原因。

他需要人口,大量拥有东方帝国血统的人口,只能从东方帝国内部获得。

但是西进的时机、地点,只能由他决定。

而不是听从那位皇长孙的狗屁“调兵令”!

北山口要塞外,岳风舟扫了一眼楚雪递过来的调兵令,冷笑一声,撕成了碎片。

这己经是第七封了,短短二十天内,连下七封调兵令。

内容都一样,命令岳风舟尽起远东大军,兵分两路支援北疆。

言下之意是首接弃守海防,以及千辛万苦得来的凯兴湖畔和达完山,一切以帝国北疆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