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顶望远 作品

第129章 岳州人的焦虑之源,楚王(第2页)

别看这些事情小,落在村民眼中,首观的第一反应就是,这队府兵和其他官军不一样。

李靖和李孝恭治军算是很严格了,当年平萧铣、辅公祏时,两位大佬三番五次下令禁止官兵抢掠扰民,可战争结束,当地的百姓还是被官军祸害的够呛,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大有人在。+h_t·x?s`w_.*n′e′t~

江南不少地方的不少人可还记着这些恶事呢,怎么可能对官军有什么好感?

即便是李宽在岳州和潭州大搞兵册登记,用土地来安民心,但实际上愿意应征成为府兵的青壮并不多。

苏定方训练的两批府兵也多是一些在乡里混的不如意,想要进入军府混个身份,或是生活暂时没有着落的人。

这些人在军营里表现的还行,出了军营,可就是另一副样子了。

两批府兵陆续回到乡里,也把营中的不良习气带回到乡里,百姓们发现,这些本乡的府兵跟其他官军没什么区别,自然是没什么好感。

可这队打着“军民鱼水情,下乡送温暖”口号的府兵与他们见到的其他府兵完全不同。

这些府兵穿着新的军服,戴着同样的军帽,背着一样的包袱,连脚上的鞋子样式都是一样的,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没有恶形恶相,精神风貌是其他府兵完全比不了的。

进院就干活,说话都是老乡长老乡短,不小心打破个碗也要立刻赔钱。

几个一组,帮着村里的鳏寡孤独修房子、扎篱笆,还有二凤小哥这种专门给村里人读报纸,讲笑话评书的。

整体上看,这些府兵做的事情跟他们喊的口号是符合的。

村民们第一次见这种事,有些拿不准这些人到底要做什么。

不过既然他们没有扰民,村民们也没把府兵下乡当回事,府兵们一走,他们也就忘了。

李宽也没指望一次就能把岳州府兵的新形象立起来。

只要前几次不出岔子,以后多搞几次,时间长了,次数多了,习惯成自然,百姓习惯了官军的变化,官军习惯了跟百姓相处的新方式,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