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店小贤 作品

第250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3页)

众人纷纷落座,王长乐立于一百多号人面前,内心微微忐忑,但很快就镇定下来,不就是瞎扯么,自己读了那么多书,脑子里那么多经典著作,随便找出来一个,都够用了。

问题是给这群人讲哪个经典呢...王长乐

苦思冥想,不能太深奥,也不能浅显,最最重要的不能有反动思想,不能攻讦大秦朝政。

虽说当今皇帝昏庸,可王长乐没傻到抨击朝廷皇帝的地步,最终选择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部经典,自己能一字不差的背下来,而且意思全懂,最最关键的是,这八个字不算难,自己会写,嚯嚯嚯。

王长乐目光澄澈,从面前一百多张脸上一一扫过,秀才们年龄各不相同,有的垂垂老矣,有的青春年少,不比自己大几岁,唯一相同的便是脸上那诚挚求学的渴望。

清了清嗓子,王长乐轻抚案几上的竹简,先来了段开场白:

“诸位可知,为何我大秦百姓,能在匈奴胡马嘶鸣中安睡?”

讲堂内顿时安静下来,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王长乐的声音不疾不徐:

“边关最怕的不是胡人的刀箭,而是太平日子久了,连弓弦都会发软。”

手指轻轻摩挲着笔杆,“我曾听一位老兵言道,边关最可怕的不是胡人的刀光剑影,而是太平日子久...”

话音未落,手腕一抖,笔杆应声而断。

“连弓弦都会发软。”

断笔落在案几上,发出清脆的声响。王长乐拾起断成两截的笔杆,在众人面前展示:

“这支上好的湖笔,若是终日锁在匣中,反倒不如老农随手削的柳枝结实。”

堂下生员们面面相觑,有人皱眉思索,有人低声议论,不明白王长乐说这些是什么意思,教谕捋须颔首,眼中闪过赞许之色,却见王长乐将断笔置于案上,话锋一转:

“今日我要讲的内容,便是弓弦发软的道理。”

王长乐转身,在身后的木板上写下八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虽然不甚秀雅,却还算工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墨迹淋漓,笔力遒劲,虽不似文人那般秀雅,却自有一股沙场点兵的肃杀之气,最后一笔落下时,堂内己是一片肃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