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电风扇?
这并非正式公务,他有些不好意思开口,幸好借着电路改造的理由才提出请求。
天气炎热,车间温度极高,连何裕柱这样体质强壮的人都感到不适,更不用说其他工人了。
他计划利用车间研发电风扇生产线,首批产品将优先供应一线工人。
回到车间后,何裕柱迅速整理了钢铁熔炉设计的最终图纸和数据,清楚地标明关键点。
他对该领域非常熟悉,能够精准指出重点,让八级工们也能轻松理解和操作。
经过这样的指导,工人们逐渐喜欢上了这种需要思考的工作方式。
假如他们能长期跟随何工学习,积累的知识足以让他们未来有机会考取工程师资格。
短短十天过去,一车间的钢铁熔炉内部结构已逐步完善。
随着工程推进,何裕柱已无需时刻紧盯流程,只需按图施工即可。
最关键的部分,如材料选用等,都是他带领工人逐一完善。
过去这些部位使用的多是进口产品,如今何裕柱改用了国产材料,这让人们对这批炉具充满期待。
难道他们自己研发的产品真的能超越国外?
若是在以前,没人会这么想。
但何裕柱这段时间与工人同吃同住,大家都对他这个年轻的清华大学毕业生刮目相看。
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实际操作经验,他的水平完全达到了六级工程师的标准。
这天,何裕柱像往常一样来到轧钢厂。
现在进出轧钢厂无需登记,守卫科的人早已熟悉这位厂长贵宾。
见到何裕柱进厂,大家都礼貌地打招呼。
而他也毫无架子,总会回应。
从厂门口一路进来,不少女工都在打量他。
毕竟何裕柱不过二十出头,长期良好的营养和练武使他比同龄人更有气质。
加上他是清华大学毕业生兼工程师的身份,若非得知他已经结婚,厂里的婶婶阿姨们可能都要给他介绍不完的对象了。
对此,何裕柱已习以为常,更多精力还是放在工作上。
当他到达一车间时,程建军正拿着厚厚一沓文件等他。”何工,这是轧钢厂电路修复的全套方案,您再看看,没问题的话就可以开工了。”
轧钢厂的电线老化问题,经何裕柱这段时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详细的图纸设计。
这项工作不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是体力上的考验,即便有着宗师级体魄的何裕柱,加上程建军的协助,完成这一整套老旧电线的整理也耗费了不少精力。
其实,何裕柱对电路方面并不熟悉。
初次整理厂里的线路图时,发现实际情况和他预想的有很大差别。
当时的安全措施几乎为零,老式的线路布置非常随意。
因此,何裕柱不得不重新规划一套安全系统。
此外,轧钢厂是由多家钢铁厂合并而成,这使得内部电路差异巨大。
有时,相邻区域使用的电路和线路会混杂在一起,难以区分。
如果换作普通的六级工程师,在没有系统的帮助下,面对这样的情况可能会束手无策。
幸运的是,现在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接下来,何裕柱可以着手开辟新的车间,开始电风扇的生产。
然而,在这个时代,电风扇对他来说还是个新鲜事物。
虽然在百货大楼见过,但他并未特别留意。
对普通家庭而言,电扇不仅价格昂贵,还需要工业票购买,而且每日用电成本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当时的风扇大多是大叶片,挂在屋顶,远不如后世的便携式或迷你型风扇。
何裕柱打算设计电风扇时,目标是兼顾高颜值、高性能和低价格。
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家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轧钢厂创造价值。
自己设计图纸本是个人兴趣,但若投入生产却无明显收益,轧钢厂不过是给何裕柱一个人情,任他在车间随意折腾。
然而,若有实际成效,便能双赢。
"小程,咱们先去趟车间主任那儿。
我们不用别的,只要隔壁的二车间,近便。”
“好,何工,我马上去联系主任。”
程建军清楚何裕柱的意图,立刻前去沟通。
何裕柱则坐在车间的椅子上,用手指轻点面前的图纸。
尽管心中构思丰富,但他明白电风扇不宜过于复杂或奇特,否则难以自圆其说。
国内虽无小型电风扇,但国外可能已有类似产品。
他先简单设计,只要效果达标即可,日后若有人询问,便可说是受外国书籍启发。
正在思考时,程建军引来了二车间主任。
得知何裕柱需要车间后,主任毫无异议,这是厂长特别交代的任务。”何工,请问是否需要其他员工协助?”
“留下四五位高级技工就够了,我的工作不重也不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