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平反乾隆时期文字狱案(1)(第2页)
真要是这样解读,那乾清宫正殿上面挂的匾额写着正大光明,那岂不是可以解读为圣祖爷康熙皇帝要造自己的反,来个反清复明么?
那时候许多官员都不敢写奏折,生怕哪些字写的不对被乾隆皇帝惩罚。.零*点′看?书` `首/发~甚至出现了平民百姓走在大街上,互相都用手势打招呼,闭口不言的场景,实在令人贻笑大方。
“行,既然老师提出文字狱一事,那朕就在明日朝会,与诸位大臣商议一下如何整治”!
赵梓辰内心也非常痛恨乾隆的文字狱一事,说是为了加强朝廷对百姓的统治。可笑,真要是用这种方法就能加强统治,那白莲教就不会造反了。
从古至今,避讳一事屡见不鲜。朱元璋时期,民间为了避朱家的国性,称猪为“彘”“豕”或“豚。还有袁世凯称帝后,民间元宵节吃的元宵统统改成汤圆一说,具体真假不得而知。总之,这些避讳极大的限制了文化的发展。
“皇上圣明”!
朱桂就知道当今皇上不似乾隆皇帝那样不听劝,一意孤行!这也是为何接到皇上文书后,他会马不停蹄地赶来京城的原因。
……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位爱卿平身”!
“朕今日召你们前来,是为了先皇时期的文字狱一案,诸位爱卿可有什么想说的?畅所欲言,朕恕你们无罪”!
在龙椅上坐定后,赵梓辰随即提出文字狱一事,让文武百官各抒己见。
“启禀皇上,微臣认为可以就文字狱一案重新审理,让那些真正蒙冤的人给平冤昭雪,这样也能彰显朝廷知错就改的大度风范”!
话音刚落,朱桂就走出列队上奏,这也为其他大臣做个表率,看看皇上到底什么想法。
如果拨乱反正,势必要推翻先皇早己定的案,那样岂不是向世人宣布,先皇当初文字狱一案做错了?
但如果皇上没有因此发怒,转而支持朱桂所奏之事,那就说明在皇上心里,先皇的脸面无关紧要,他们也就知道接下来该怎么站队了。
而对于朱桂被调回京城上朝,文武百官看见他心里并没有觉得惊讶,反而觉得他出现在朝堂之上才是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