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尴尬的炼丹师

“启禀皇上,民间的百姓现在都在传您招募炼丹师是沉迷于长生不老之术,需不需要朝廷抓捕那些造谣生事的人,然后发个告示说明一下啊?不然这样下去会影响皇上您在百姓心目中形象的”。?第,一¢看!书.枉\ /已,发,布+嶵\芯?蟑/劫¢

和珅也没想到朝廷就招募几个炼丹师,民间百姓的舆论导向就这么轻易被有心之人给带偏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白莲教所为。

“言者无罪,只要不危害大清,朕自然不与他们计较,更何况谣言止于智者,时间长了,百姓们自然会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如果此时到处派兵抓人,岂不间接地向世人证明,朕真的沉迷长生不老之术?这样反倒遂了某些人的愿”!

和珅心中的猜想,赵梓辰也联想到了。等到燧发枪研制出来,派德楞泰与福长安前去平叛白莲教的势力。

至于为什么不是剿灭呢?因为当时的白莲教宣扬弥勒佛下凡救世,当人们处于困苦境地时,这种教义容易让民众相信通过起义可以改变现状,从而吸引大量信众参与造反。

雍正时期提出的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且在江苏推行摊丁入亩政策,使当地土地兼并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w^a~n!g`l′i\s.o′n¢g\.+c·o^m·

乾隆登基后继续沿用了这些政策并继续向全国范围推行,这在一定上缓解了大清朝百姓吃不饱肚子的情况。也因此乾隆在位年间,人口井喷式增长。

但乾隆后期,由于他晚年安于享乐,偏听偏信,导致这些政策在全国的推行变得阳奉阴违。短短几年,土地兼并问题迅速蔓延。许多农民沦为佃户或流民,这才为白莲教起义提供了群众基础。

再者就是乾隆曾修建圆明园,三番五次下江南,且为平定大小金川,消灭准噶尔,消耗了庞大的费用开支。

朝廷为了维持朝廷的运转,不断增加赋税,民众在沉重的赋税压迫下,难以维持生计,从而易被白莲教组织起来进行反抗。

因此,白莲教的大多数成员大多都是走投无路才被忽悠着加入,他们都是无辜的百姓,不到万不得己,不能实行剿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