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崭露头角(第2页)
走进大哥家,厨房里不再是烟熏火燎的景象,崭新的煤气灶静静伫立。
饭桌上,大哥斟满两杯酒,兴奋地讲述着承包制带来的变化:“以前连烧火的草都难找,现在贷款买了渔船,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
大哥黝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k~u·a¢i¢d!u¨x·s?..c·o^m+王良望着大哥,突然觉得眼前的场景充满了诗意。
夜晚,他躺在大哥家的新床上,听着窗外的虫鸣,脑海中不断浮现白天的画面。
灵感如泉涌,我翻身坐起,在昏暗的灯光下疾书:“从前 大哥家很穷 穷的连做饭的草都没有的烧”,简单直白的文字,却饱含着对过去苦难的深刻记忆;“自从农村实行承包制 大哥家 再也不是以前的家”,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政策的感激与赞美;
“不仅盖上宽敞的瓦房 还贷款订做了一条渔船”,描绘出生活实实在在的变化;“大哥如今出海捕捞 他还是一船之长 但愿大哥的生活 一浪高起一浪”。
既是对大哥的祝福,也是对无数普通百姓美好生活的期许。这首诗,是时代变迁的生动写照,更是千千万万个家庭命运转折的缩影。
对弟弟的牵挂,在一个秋雨绵绵的夜晚化作了《冥想》。我站在窗前,看着月亮爬上桅杆,清冷的月光洒在身上,寒意顺着脊梁骨往上爬。
秋风裹挟着细雨,打在脸上生疼,远处传来风笛的呜咽和海浪的咆哮,声声入耳,像是弟弟在远方的呼唤。
我的心揪成一团,脑海中不断浮现弟弟在海上的画面:风是不是比这里更猛,会不会掀翻渔船?浪是不是比这里更凶,弟弟有没有害怕?觉能不能睡个安稳,饭能不能吃得饱?鱼获多不多,船舱会不会被挤破?
种种担忧如潮水般涌来,我无法抑制内心的思念,提起笔,将这份牵挂倾注于诗中。
“月亮挂在杆之上 我走出房门”,简单的开篇,却营造出静谧而忧伤的氛围;“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声风笛一阵浪歌 把思念捎给远方的亲人”,通过通感手法,将秋雨的寒、风笛的声、浪歌的音与思念融为一体;
“风是否比这里更猛 浪是否比这里更凶 觉是否睡的香甜 饭是否吃的温饱 鱼是否挤破船舱”,一连串的问句,如泣如诉,将牵挂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