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特区施政纲领(第2页)
在文教改革上,设立特区教育总局,负责特区教育,创办辽东大学,改各地书院为新式学堂,建立中小学教育体系;选拔优秀青年才俊,定期向英美派遣公费留学生;废除八股文,提倡白话文,逐步尝试使用简化汉字,学校教育改以近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公务员考试改试策论与经济特科,注重实用知识。\暁?税_宅¢ ,更+欣~罪_全^
在思想传播上,设立译书局翻译西学书籍,允许私人经批准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允许自由组织学会。
在军事改革上,确立中华人民复兴党对中华人民革命军的领导地位,明确“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实行官兵平等原则,进一步建设己有的海陆军校制度,实行义务兵役与自愿兵役制度相结合的募兵制度,凡符合条件的男子,必须服一年义务兵役,符合条件但未服义务兵役者需缴纳三十特区银元作为代役金。
在社会文化上,严禁吸食鸦片等毒品;禁止人口买卖;废除女子裹脚的陋习,允许男子剪除辫子留短发;废除父母包办婚姻,提倡一夫一妻,并将在十年之后,施行一夫一妻制;废除封建跪拜礼节,改为鞠躬、握手、行礼等;废除“大人”等封建称谓,代之为官职称谓,或者“先生”、“女士”等称谓;允许创办女子学校,方便女子入学就读。
在科学和医疗卫生上,设立特区自然科学院,鼓励开展自然科学研究,设立特区自然科学奖;创办两所特区教授中西医知识的医学院,培养医生,鼓励乡村秀才改学医疗基层知识,成为乡村赤脚医生,逐步在特区、府、县设立三级设立公立医院,建立护士培养制度。
在外交上,不承认一切不平等条约,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保护一切外商在中国合法权益,允许外国资本特区政府批准之后,在辽东特区兴办工厂。
辽东特区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辽东特区基本法》以及《辽东特区施政纲领》,随后在一八九五年八月二十三在人民复兴党机关报《兴华日报》,全文刊发,并将于九月一日辽东特区成立大典之后,开始正式实施。
《辽东特区施政纲领》的公布又一次引起了清廷统治区巨震,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老百姓,无不被震惊到。不一样的是清廷统治阶段对这样政策是恐惧,而普通老百姓特别是临近辽东特区的佃农、贫农,几乎成群结队地涌向辽东特区,使得河北、山东、福建等地地主的地因为没有佃农,大量的抛荒。这种情况迅速引起当地地方官员的警觉,但是由于山东、河北流民数量太大,又大多携带武器,五六百人一股,使得地方官员不敢拦阻,生怕惹出民变。至于福建、粤东潮汕地区则是首接乘坐闽籍商船开往辽东复州港,由于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南洋水师也舰艇不足,使得这些移民船只几乎不受任何阻拦,便到了辽东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