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轩辕 作品

第145章 李鸿章游欧美(第2页)

德国军工厂的规模和效率给李鸿章都留下极其深刻印象,单是克虏伯一家工厂,就雇佣了数万工人。这种规模的军工业,在当时的中国还无法想象。江南制造总局虽是清廷最大的军工厂,规模却远不及克虏伯的零头,更谈不上技术还落后了好几代,他内心的天平开始倾向变法维新。_墈·书¨屋`晓,说?枉· ,已?发*布¨醉,薪¨蟑′劫-

李鸿章在德国还会见了德国前任的"铁血首相"俾斯麦。此时德国刚刚研制出了 x 光机,当俾斯麦听说李鸿章左脸中还留有一颗子弹的时候,希望能用这台 x 光机帮李鸿章取出子弹,于是李鸿章就成了中国第一个照 x 光的人。

1896年7月5日,李鸿章来到了荷兰首都海牙,但对工业相对落后的荷兰,他兴趣不大,三天后李鸿章便离开了荷兰,前往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在比利时,李鸿章拜见了比利时的国王里奥波尔德二世,并且观看了比利时的军事演习,以及参观了比利时的军工厂。因为李鸿章觉得比利时的大炮比较先进,在这门大炮前停留不少时间。于是,比利时兵工厂的厂长主动提出赠送一门大炮给李鸿章,并且派人将这门大炮送往了北京。

访问比利时之后,李鸿章等人在法国巴黎休息几天之后,便于1896年7月18日前往巴黎银行,试图绕过法国政府,首接向巴黎银行贷款,以免借款时候被强加一系列政治条件,但是他的请求被巴黎银行委婉地拒绝了。李鸿章这才意识到,他此行恐怕难以达成慈禧太后交待他在法国借款的使命, 其心中苦楚可想而知。李鸿章还就中法通商事宜反复与法国政府进行磋商。法国政府试图通过此次外交谈判,力图使该国在中国西南地区通商顺畅。而李鸿章要求与法国商议法国输华商品照价加税问题。

基于此,法国借机在谈判桌上开出各式各样的条件,如要求将越南陆路边界、铁路修建和通商税等问题一并解决,让法国人参与福建马尾造船厂的重建。这一系列谈判最终并未让双方取得多少成果。

1896年8月2日,一头戴三眼花翎、身穿黄色马褂的李鸿章到达了英国伦敦。于8月4日就与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进行密谈。在增加关税问题上,李鸿章开门见山地提出,请英国允许中国将关税从5%增加到10%。此前,李鸿章访问沙俄与德国时,两国都同意清朝增加关税的提议。不过,英国才是中国进口货物的“大主顾”,英国货物占到中国进口货物的80%。因此,英国人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没想到索尔兹伯里不仅明确拒绝了李鸿章的请求,还要求清朝进一步开放内地市场,以便英国商人倾销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