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轩辕 作品

第185章 山雨欲来(第2页)

面对严峻的外交形势和军事压力,岳天决定一方面不再主动生事,短期内极力避免与各帝国主义的首接冲突;另一方面,加大从清廷统治区移民力度,利用从对西班牙一战以及第三次与美国技术贸易获得的一亿多银元,加紧发展东北特区的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x/s~h·b-o?o!k/.\c?o-m′

此外,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战争,东北特区陆军再次大规模扩军,建立了一支30万的常备陆军,训练了50万的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并按照后世人民军队的制度建立军衔制。

当帝国主义和东北特区在摩拳擦掌,做战争准备之时,清廷内部一场剧烈的暴风雨即将来临。

在东北特区对帝国主义国家连战连捷和大量内地百姓涌向关外,使得清廷不少知识分子,重新审视清廷的各项制度,并在康有为、梁启超的引领下,将维新变法推向新的高潮。

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的宣传、组织和影响下,全国议论时政的风气逐渐形成。到1897年底,各地己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

而清廷内部的帝党出于夺权和稳固清王朝的统治需要,开始由原来私下接触维新派,到公开地支持维新变法运动,甚至有一部分人公开为维新派站台。

1897年11月5日当《巴黎和约》的具体内容传开,在京师聚集的维新派党人,纷纷感慨东北特区的强悍,也担心哪天清廷若是被东北特区打败了,自己这些人的进士、举人身份将一文不值,于是群情激昂之下,维新派开始谋划新的一轮行动。

1897年11月25日,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上书光绪帝,指出随着东北特区崛起,形势迫在眉睫,如果再不变法,不但朝廷亡民危,就是皇帝想做老百姓都要做不成了。

这道奏折又指出,如今东北特区与西方诸国交恶,而西方诸国与朝廷交好,正应该是朝廷革新变法的好时机,慢则十年,快则两三年,朝廷便可兴兵讨伐东北叛逆,重振朝纲。

光绪帝早就其两位老师的影响下,一则希望借变法从后党那边夺权;二则是希望借变法稳固清王朝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