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轩辕 作品

第208章 三足鼎立之二(第3页)

在确认张之洞确认一起行动之后,刘坤一也片刻不留,赶回了自己辖区,准备勾画自己的未来的小王国。

刘坤一出身于湘军,原本不过是一个秀才,考科举失败之后,到江忠源的家塾中当教师,并因此投入湘军军中,随军攻克茶陵、郴州、桂阳、宜章等地。刘坤一以勇猛顽强、奋不畏死获得嘉奖,履历战功之后, 1875年1月12日刘坤一奉命署理

两江总督,兼署办理通商事务大臣(通商大臣)。1876年1月28日,赴两广总督之任。

这时期,刘坤一开始接触及认识西方事务,并对洋务作有限度支持。他十分重视洋务人才的培养,支持江南制造局造舰及提议各兵工厂生产专门化,但又反对采煤及发展铁路,其中反对发展铁路的原因是担心铁路会令挑夫和大运河的船家失业,总体上他是一个保守的政治人物。

也因此,1881年张之洞在《慎重疆案片》中揭发刘坤一“嗜好素深,又耽逸乐,比年来精神疲弱,于公事不能整顿,彭玉麟与之筹议江防颇为掣肘”,认为他不能胜任现职。随后,清廷召刘坤一进京述职,免去其两江总督职务,由左宗棠继任。从此,刘坤一赋闲家居十年之久。

也正因为此,刘坤一职务与张之洞相当,刘坤一还是对张之洞很恭敬,这次甚至拖着病体亲自到武昌与张之洞联络。

当然,1891年刘坤一再次被任命为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并帮办海军事务之后,刘坤一的执政态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代表着湘系势力,同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淮军势力遥遥相抗。在为政治方面,他任期内积极经办修铁路、开矿、发展农工商等洋务项目,并提倡西学,改革教育,这一切使之成为后期洋务运动的领袖。

当时长江流域屡次爆发群众性反教会斗争,刘坤一采取严厉的镇压手段,动辄对出事地方官吏摘顶记过;对教会一些凭借特权、横行不法的行为,反而美化为“好行其善”,以赔款道歉换得暂时的苟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