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风月 作品

第217章 难不成刘禅是大智若愚?(第3页)

“有他没他一个样!”

“还不如让刘永当太子!”

刘备越想越气,最终放下了这么一句话。

既然刘禅是扶不上墙的烂泥,那就换人!

他的亲生儿子还有刘永、刘理,义子刘封也不错,就是有点不听话。

能传给亲儿子当然不考虑义子了。

当然,说这些还早,他刘备还没当上皇帝呢!

【有观点认为,在诸葛亮、蒋琬、费祎等贤臣辅佐下,刘禅能维持蜀汉政权稳定运行西十余年,说明他并非一无是处。】

【他至少懂得信任和依靠能臣,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

【刘禅的“无能”某种程度上避免了像孙吴那样激烈的内部权力斗争,比如诸葛恪事件。】

【现代一些学者提出,“乐不思蜀”可能是刘禅在亡国后、身处险境下的一种自保策略。】

【刘禅通过表现得愚蠢麻木,消除司马昭的戒心,以换取自身和蜀汉旧臣的安全。】

【如果属实,则显示了他一定的生存智慧,虽然代价是背负千古骂名。】

“难不成是大智若愚?”

老年诸葛亮接到刘禅的命令后,正在赶往皇宫的路上。

他一边看着天幕,一边思考道。

阿斗这小子该不会是装的吧?

嗯,有可能!

【蜀汉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国力与曹魏差距悬殊,长期战争消耗巨大。】

【但刘禅后期的昏聩和最终的不战而降,无疑加速了蜀汉灭亡进程,并且是最首接、最令人痛心的原因。】

【他未能承担起一个君主在最后关头,应有的责任和骨气。】

【总而言之,刘禅留给历史的,主要是一个软弱、昏聩、最终导致国家覆灭的君主形象。】

【“扶不起的阿斗”和“乐不思蜀”,也成为了后世形容庸主和苟安者的代名词。】

“唉,可惜了!”

“本来以为刘备将会是又一个刘秀,结果却二世而亡!”

汉武帝刘彻叹了口气,心情复杂地说道。

这下大汉没有复兴的机会了吧?

【蜀汉的明君和昏君盘点完毕,让我们把视线看向东吴!】